-
作者
张合兵杨志文赵素霞
-
单位
河南理工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
-
摘要
永久基本农田的优化调整对于实现耕地保护、土地集约利用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目的 为了对永久基本农田进行优化调整,方法 以鹤壁市淇滨区为研究对象,从耕地综合质量与耕地景观生态安全双重视角出发,提出一种基于耕地综合质量与景观生态安全的耦合协调度模型,依据评价单元耕地的耦合协调度等级,对耕地综合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结果表明,通过耕地景观生态安全对永久基本农田稳定性的约束作用,进一步确保了永久基本农田生产功能稳定发挥,优化了国土空间格局;耦合协调度水平较高区域主要分布在开发区、大赉店镇、示范区和钜桥镇,空间上呈西低东高的分布格局,应优先考虑将东部耕地调整为永久基本农田;基于划定规则约束条件对耦合协调度模型初步划定结果进行优化调整,将研究区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区域分为保留区(6 387.35 hm2)、可调入区(5 473.07 hm2)、调出区(804.77hm2)和不适宜调入区(988.12 hm2)。结论 研究方法避免了永久基本农田划定过程中只考虑耕地质量这一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充分考虑耕地质量、景观生态安全对农田生产稳定性的约束作用,统筹考虑了生态保护与农田空间布局需求,提高了永久基本农田优化调整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
关键词
永久基本农田综合质量耦合协调度景观生态安全淇滨区
-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U21A20108);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项目(2019-CX-021);河南省国土资源科研项目(豫财招标采购-2019-379-7,豫政采(2)20190450-7);
-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源
1.1 研究区概况
1.2 数据来源及评价单元确定
2 研究方法与模型构建
2.1 研究思路
2.2 耕地综合质量与景观生态安全评价模型构建
2.2.1 耕地综合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2.2 耕地景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2.3 耕地综合质量和景观生态安全评价结果计算与分级
2.3 基于耦合协调度的永久基本农田优化调整模型构建
2.4 耦合协调度结果分级及耕地划定类型判别标准
3 结果与分析
3.1 耕地综合质量与景观生态安全评价结果分析
3.1.1 耕地综合质量评价结果分析
3.1.2 耕地景观生态安全评价结果分析
3.2 永久基本农田布局优化
3.2.1 基于耦合协调度分级结果的划定
3.2.2 基于划定规则的优选调整
4 结论
-
引用格式
[1]张合兵,杨志文,赵素霞.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的永久基本农田优化调整方法研究——以鹤壁市淇滨区为例[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43(04):6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