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超越性正义理论:逻辑前提、核心论题与理论特质
-
210
-
作者
史锡哲
-
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摘要
正义何以被需要,即正义的环境是什么,正义的“超越性”如何理解,超越性正义理论有何特质,这是马克思主义超越性正义理论建构需要回答的基本问题。建构马克思主义超越性正义理论应以重释休谟-罗尔斯提出的“正义的环境”为逻辑前提,把物质资源匮乏与人性偏私看作正义超越的对象而非正义永恒的基点。马克思主义超越性正义理论之“超越性”是指超越不正义的社会现实、超越具体的正义原则与观点、超越正义本身。由此,正义的现实化、正义的边界、正义的消亡构成马克思主义超越性正义理论的核心论题。马克思主义超越性正义理论的主体内容呈现出“正义的环境”的复杂性、正义评价与实践主体的动态性、正义规范尺度的历史性、正义关涉领域的贯通性、分配正义原则的交替性、正义社会的可经验性。
-
关键词
超越性正义正义的环境核心论题理论特质
-
基金项目(Foundation)
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正义理论视域下的共同富裕研究”(项目编号:23XJC710010);
-
文章目录
一、正义何以被需要:马克思主义超越性正义理论的逻辑前提
二、正义之超越性何解:马克思主义超越性正义理论的核心论题
三、超越性正义理论有何特质——马克思主义超越性正义理论的主体架构
第一,复杂的社会现实。
第二,动态性关系主体。
第三,历史的规范尺度。
第四,贯通性层级结构。
第五,主次交替的分配正义原则。
第六,可经验的正义社会呈现。
-
DOI
-
引用格式
[1]史锡哲.马克思主义超越性正义理论:逻辑前提、核心论题与理论特质[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6(04):127-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