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天窗”隐蔽致灾因素地质-工程一体化普查技术
  • 12
  • 作者

    董敏涛

  • 单位

    中煤科工西安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摘要
    【目的】“天窗”作为陕北侏罗纪煤田榆神矿区南部矿井的主要隐蔽致灾因素,其隐蔽性和难探查性使得该区域“天窗”空间分布不明,安全隐患凸显,需研究有效的探测技术手段,解决空间探测难题,保障矿井安全。【方法】以区内典型矿井为研究对象,采用地质分析、科学评价和工程探测为一体的“天窗”隐蔽致灾因素地质-工程一体化普查技术,对研究区“天窗”隐蔽致灾因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灾害类型进行了探查。【结果和结论】结果表明:区内“天窗”发育主要受古河道控制,同时与现代河流有一定的继承性;高密度直流电法、微动勘探对研究区“天窗”发育的范围、电性和声波信号明显、显著表现为高电阻率和波速异常的特征,而瞬变电磁勘探物性特征响应不明显;“天窗”发育区为古河道沉积形成的岩性组合,具有明显的二元结构特征和红土层二次沉积与河道沙土层混合或互层沉积的岩性组合特征;红土层发育区具有钻孔缩径、钻孔漏失量少、岩层成层性直立性好等特征。“天窗”发育区黄土层的渗透系数为2.21×10-2 m/d,红土层渗透系数为7.18×10-3 m/d,红土的隔水能力大于黄土。综合物探能够在平面上快速识别红土异常区,为精细勘探工程准确圈定“天窗”提供依据,同时,精细勘探结果也验证了综合物探对 “天窗”发育区在电性和声波信号反映特征的准确性。研究成果为区域内红土缺失性“天窗”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提供技术支撑,为地质条件相似矿区提供“天窗”有效探测的技术手段指导,进而为煤矿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化开采提供地质保障技术。
  • 关键词

    天窗隐蔽致灾因素直流电法勘探微动勘探地质钻探地质-工程一体化地质保障技术

  • 文章目录


    1 地质及开采概况
    1.1 地质概况
    1.2 矿井开采概况及存在问题
    2 地质分析技术
    2.1 勘探资料分析
    2.2 地面地质调查
    2.3 沉积环境分析
    2.4 地质综合分析
    3 综合物探技术
    3.1 瞬变电磁勘探
    3.2 高密度电法勘探
    3.3 微动勘探
    3.4 综合物探分析
    4 精细勘探技术
    4.1 地质钻探
    4.2 地球物理测井技术
    4.3 钻孔窥视技术
    4.4 岩心精细描述技术
    4.5 测试技术
    4.6 “天窗”范围确定
    5 地质-工程一体化普查技术体系
    5.1 总体技术路线
    5.2 技术手段选择
    5.3 效果评价
    6 结论
    利益冲突声明/Conflict of Interests
  • 引用格式
    董敏涛.“天窗”隐蔽致灾因素地质-工程一体化普查技术[J/OL].煤田地质与勘探,1-11[2025-02-19].http://kns.cnki.net/kcms/detail/61.1155.P.20250218.0837.002.html.
相关问题
立即提问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