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吐哈盆地大南湖煤田西段中侏罗世西山窑组古地理及聚煤模式
  • 8
  • 作者

    梁开华 齐争辉 王文龙 孙凡星

  • 单位

    山东省煤田地质规划勘察研究院山东省煤炭资源数字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中信国安新疆天元能源化工有限公司

  • 摘要
    吐鲁番-哈密盆地东南部的大南湖煤田蕴含着丰富的煤炭资源,但是煤田内煤层层数多,煤层厚度变化大,导致煤炭资源勘查难度加大。为了查明大南湖煤田西山窑组煤层聚集规律,以钻孔岩心和测井资料为基础,采用含煤岩系沉积学方法综合分析了煤田西山窑组聚煤模式及聚煤古地理。大南湖煤田西山窑组中段是主要含煤段,该段发育河流、三角洲和湖泊等3种沉积相类型,聚煤环境主要有河流岸后湖泊、三角洲平原分流间湾以及滨浅湖发育而来的泥炭沼泽,以分流间湾沼泽的聚煤作用最好。对西山窑组中段进行古地理及煤厚变化规律分析表明,当时发育冲积平原、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及滨浅湖等古地理单元,煤厚大于95m的2个聚煤中心位于三角洲平原分流间湾古地理单元。区内聚煤作用受古构造、古气候、古植物和古环境条件的综合影响,聚煤作用强度受控于物源供给和构造沉降的直接作用,进一步对煤层厚度与地层厚度和砂泥比的关系进行了矢量云图分析,结果表明,地层厚度中等、砂泥比较低的地区煤层厚度较大,说明有利于聚煤作用发生的是沉降速率中等、陆源碎屑供给相对较少的分流间湾,结合聚煤古地理分析,提出当时聚煤中心主要分布在一井田的中心区域以及F1井田的中北部。并以此建立了研究区分流间湾沼泽为主、河流岸后湖泊沼泽与滨湖淤浅沼泽相辅的聚煤模式。
  • 关键词

    吐哈盆地大南湖煤田西山窑组中侏罗世聚煤模式

  • 文章目录


    1 区域地质概况
    1.1 研究区构造特征
    1.2 研究区地层特征
    2 西山窑组沉积相特征
    2.1 沉积相类型
    2.1.1 河流相
    2.1.2 湖泊相
    2.1.3 三角洲相
    2.2 钻孔剖面沉积相分析
    2.3 沉积相剖面对比分析
    3 西山窑组中段沉积环境和聚煤模式
    3.1 沉积环境恢复
    3.2 研究区聚煤作用控制因素与聚煤模式
    3.2.1 研究区聚煤作用控制因素
    3.2.2 研究区聚煤模式
    4 结论
  • 引用格式
    梁开华,齐争辉,王文龙,等.吐哈盆地大南湖煤田西段中侏罗世西山窑组古地理及聚煤模式[J/OL].煤炭学报,1-11[2025-02-22].https://doi.org/10.13225/j.cnki.jccs.2024.1231.
相关问题
立即提问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