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制天然气行业“十五五”发展建议

煤制天然气面临新的利好形势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内煤制天然气行业面临着新的形势。一方面,国际政治局势的持续紧张导致全球能源供需关系变数增加,尤其是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使得全球天然气价格大涨,而我国的天然气进口依存度长期高达40%左右,国际能源市场的波动和不确定性必然对我国的能源安全和天然气单一的供应产生影响甚至构成潜在威胁;另一方面,随着国内燃气市场对清洁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包括工业燃料用气、城市燃气、公服商业、LNG重卡、居民生活、采暖用气等需求的稳定增加,天然气的表观消费量已经突破了4000亿立方米,而产量仅为2464亿立方米,其中煤制天然气的产量约70亿立方米,占比不足3%。

综合来看,依托我国的煤炭资源优势持续发展煤制天然气产业,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煤制天然气项目发展回顾

全球煤制天然气项目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德国鲁奇公司与南非Sasol公司合作开发了合成气(CO+H)甲烷化制天然气技术。1994年,美国北达科他州大平原合成燃料厂采用该技术建成了世界第一套大型煤制天然气装置,生产能力为354万立方米/天。

我国煤制天然气项目起步于“九五”至“十二五”初,在此阶段国家严控煤制天然气项目审批。“十二五”中期至今,国家对煤制天然气行业发展显现出扶持态度,同时规范性政策也随之增多,从而有序推进煤制天然气的规范化、合理化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自2013年首个煤制天然气项目建成以来,已有多个煤制天然气项目陆续投入运营,包括大唐克旗一二期、新疆庆华、浙能新天以及内蒙古汇能一二期等项目,总产能高达数十亿立方米。虽尚未达到《煤炭工业“十四五”现代煤化工发展指导意见》中提出的到“十四五”末建成煤制天然气产能150亿立方米的目标,但目前多数已投产项目产能满负荷运转,行业整体盈利状况良好。这些项目的成功运营,不仅提升了我国天然气的自主供应能力,还为煤制天然气产业未来进一步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煤制天然气项目的挑战和发展建议

当前,煤制天然气项目的发展面临着些许挑战。首先,经济性是制约煤制天然气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煤制天然气项目的投资大、生产成本高,导致在市场上与传统天然气生产方式相比竞争力较弱;其次,环保压力也是煤制天然气项目必须面对的问题。虽然煤制天然气是一种清洁能源,但在生产过程中仍会产生一定的污染物和较高的二氧化碳排放,需要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针对存在的问题,可以预见“十五五”期间,随着全球能源市场的不断变化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我国煤制天然气行业将面临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我国将会继续鼓励煤制天然气行业向更高效、环保、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具体发展建议如下:

1.坚持绿色发展,推动低碳转型

加大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研发和应用:将CCUS作为煤制天然气行业低碳发展的关键路径,支持示范项目建设,推动技术商业化应用。

推广先进节水技术:加强水资源循环利用,降低单位产品水耗,建设节水型煤制天然气项目。

发展可再生能源耦合制氢技术:利用可再生能源制氢,与煤制天然气结合,降低碳排放。

2.完善政策支持,优化发展环境

制定差异化产业政策:根据资源禀赋、环境容量等因素,制定差异化的产业政策,引导行业合理布局。未来,煤制天然气市场将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一方面,国内市场将继续扩大,特别是在偏远地区和天然气供应不足的地区,煤制天然气将成为重要的能源补充;另一方面,国际市场也将成为我国煤制天然气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通过参与全球能源布局和国际贸易,我国煤制天然气企业可以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完善价格机制:深化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需的价格形成机制,保障煤制天然气项目合理收益。

加大财政金融支持:通过专项资金、税收优惠、绿色金融等方式,支持关键技术研发和示范项目建设。

3.加强技术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重点攻关大型煤气化、高效甲烷化合成、催化剂等关键技术,提升装备自主化水平,提高反应分离效率和产品质量,减少能耗和排放。

推动智能化发展: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通过实时监测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并根据实时数据调整生产工艺,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动态调节和优化,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安全性以及产品质量。

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行业国际竞争力。

4.拓展应用领域,培育市场需求

发展高端化工产品:延伸现代煤化工产业链,发展高附加值化工产品,提升项目总体经济效益。

推动天然气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加大发展LNG重卡、船舶等,扩大天然气消费市场。

探索氢能产业发展:利用煤制天然气副产氢气,发展氢能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作者:赛鼎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施福富

特别声明:

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传煤”微信公众号,或点击“期刊群”免费获取科研论文

 
用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传煤”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煤炭行业新鲜资讯,享全方位煤炭科技知识信息服务。
煤科热搜
版本:Bate 1.2

24小时内最火

  • 1中美CCUS技术发展与政策体系对比
  • 2三质体智能高频细筛在天地王坡选煤厂粗煤泥改造工程中的应用
  • 3国有大型煤炭企业“7+1+1"智能矿山建设顶层设计与实践
  • 4西部煤矿立井钻井法智能化凿井关键技术装备研发与应用
  • 5液压支架智能焊接车间制造执行系统研究与应用
  • 6氮氧化物与挥发性有机物协同催化净化进展
  • 7规模化CCUS−EOR项目技术经济性分析及启示
  • 8水源热泵技术应用于深部矿井热害治理−以贵州锦丰金矿为例
  • 9空气重介质振动流化床对黑山露天矿细粒煤的分选效果研究
  • 10基于多传感融合的巷道三维空间映射

24小时内最火

  • 1废弃矿井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研究现状与新设计构想
  • 2煤自燃初期低温氧化产热特性及关键结构演变特征
  • 3尾矿资源化利用现状及生态化利用研究进展
  • 4煤可可的科普之旅|带你了解煤矿含盐矿井水的完美蜕变
  • 5基于光/电催化重整的废弃塑料回收研究进展
  • 6可变气门正时对汽油-氨双燃料发动机燃烧与排放特性的影响
  • 7吐哈盆地大南湖煤田西段中侏罗世西山窑组古地理及聚煤模式
  • 8富氧燃烧气氛下废弃物衍生吸附剂脱汞及再生性能
  • 9煤矿地下空间生物质储能及地质保障
  • 10液滴在烟煤表面的润湿特性及驱动机制

24小时内最火

  • 1基于改进OTSU算法的采煤沉陷耕地作物绝产边界识别
  • 2矿山生态修复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策略
  • 3厚松散层矿区开采沉陷拉伸区域土体内部变形演化规律研究
  • 4典型煤粮复合区采煤沉陷积水区域时空演变特征与驱动力
  • 5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的采煤沉陷水体方向变化自动识别
  • 6东部煤粮复合区采煤沉陷地边采边复时机
  • 7交叉前沿
  • 8中美CCUS技术发展与政策体系对比
  • 9煤自燃过程特性及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 10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24小时内最火

  • 1中煤科工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 2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 3陕西延长石油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 4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中煤科工开采研究研究有限公司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开采研究分院
  • 5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能源与矿业学院 国家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煤炭开采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 6 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 煤炭加工与高效洁净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7 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 8 中煤科工集团沈阳研究院有限公司 煤矿安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新疆煤炭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9 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国电电力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10 山东博选矿物资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亭南选煤厂 Tingnan coal preparation plant of Shandong Boxuan Mineral Resources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来对平台产品吐槽CCAJ有关的所有问题您都可以咨询,全天在线,欢迎反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