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胜玉:双碳行动若出问题,可能比美国打压都更影响中国发展稳定

有报道称,碳减排政策“一刀切”已影响部分地区生产生活。当前,各地、各行业正在积极研究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表、路线图。作为“双碳”工作的前奏,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成为推进倒逼经济绿色低碳转型的主要抓手。然而,据《瞭望新闻周刊》报道,高压之下,个别地方火急火燎下任务、摊指标,不仅影响了企业生存发展,也给百姓正常生活带来干扰。业内专家呼吁,欲速则不达,各方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科学稳妥推进能耗“双控”,为“双碳”打好坚实基础。

  

  2020年下半年以来,不少省区出台一系列政策,全力部署“十四五”和2021年能耗“双控”。有的从省区到市县、到企业,逐级向下分解能耗“双控”任务指标,相关部门和企业倍感压力。相较于停产,更严重的是退出。最近,北方一个工业园区中的11家企业,由于矿热炉在25000千伏安以下,被纳入退出。有工业园区分管相关工作的干部表示,“有的企业甚至没有违反任何法律法规,只是为了适应能耗要求,迫不得已退出。11家企业面临退出,背后至少是1000人的就业问题,园区和企业都很为难,目前没有补偿方案。”“双控”的触角也延伸到日常生活中。有居民表示,因为当地政府要求,“全县所有街道路灯全天关闭”,“建筑亮化、企业及商户牌匾亮化、LED屏及路灯灯箱全天关闭”,给生活、治安和“夜经济”的发展带来不便。有专家提出,去年曾出现南方电力供应短缺等极端事件,“双控”不能影响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以及正常生活。

  

  最近,山东印发《全省落实“三个坚决”行动方案(2021-2022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2021年合计将关闭3400万吨煤炭产能,约占山东实际煤炭总产能的1/3左右,所涉煤矿资源基本均为特殊稀缺煤种炼焦煤,约占全国炼焦煤产能的3%左右。消息一出,引发了业界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煤炭产业是国民经济基础产业,涉及面广、从业人员多,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在国家推动煤炭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显著成果之后,在我国特殊稀缺煤种资源枯竭问题逐步显现背景之下,再考虑到当前全国煤炭供需异常偏紧的局面,通过如此大规模、短时间内关停退出有效煤炭产能的方法是否妥当?预计本次关停矿井所涉及到的职工(含离退休)高达十几万人,如果没有合理的再就业和安置渠道,大量职工下岗问题将关系到社会整体就业民生与稳定。

  

  一、高度警惕国家政策执行过度、执行一刀切、执行层次加码。

  

  中国有的国家政策执行过度,执行层层加码的现象现在很严重。国家一个大政策,下面没企业敢不当回事。但是国家层面又没有详细区分哪些企业该参与哪些不该参与,就很容易导致大家全都大力参与进来,而事实上这种群体参与,有时是不合理的。我们国家现在非常有必要注意执行过度的现象。

  

  个人认为国家如不注意这种双碳行动在全国执行过程中的诸如一刀切,执行过度,执行偏差等情况,中国的双碳行动将成为影响中国发展和安定的最突出原因,甚至可能高过美国遏制打压中国带来的对中国发展和安定的影响。

  

  鉴于我们的化石能源短缺,我们去碳虽势在必行,但是需要注意影响发展和稳定的情况。我们本来发展得好好的,千万不要因为推什么双碳,反弄的发展出各种问题。

  

  推双碳不能硬推,猛推,盲推,全推,胡推,急推,要高度注意各层级执行过程中的大问题。

  

  我们要深刻清楚国家意志并不等于执行情况和执行效果。如果不防范可能的重大问题及对发展和稳定带来的风险,我们到最后收获的失去可能将远超我们推双碳带来的收获。

  

  推双碳的这项国家行动,可能现在要作为最重要的风险防范。

  

  二、双碳行动应循序渐进,要按步骤一步一步走,可以先去石油后去煤,同时大力去油又去煤国家难以承受。

  

  前些天看见一位院士发文呼吁:我们国家还承受不起同时去煤去电,这位院士说得很好。我们的电力系统还不具备以新能源为主的支撑。

  

  今天大力搞双碳,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可以去石油化,减少石油对外依赖,以防战时被动。能源转型等其他的考虑是必要的,但可能没有去石油化这么紧迫。

  

  中国的碳中和碳达峰追求,一定要强调国家去石油化、去化石能源化,当然重点和核心是去民用燃烧石油,去进口使用的那70%的油。中国正在大力推动国家民用领域的去石油化。“三桶油”将来最重要的使命是满足军用和重要化工领域的需求,仍需要“三桶油”付出最大的努力才能去满足。

  

  我们搞碳中和,内在的一定要以减少石油需求降低石油依赖为最紧迫的追求,从紧迫的角度看要把二氧化碳的追求放在次要位置。否则将容易造成没抓住轻重缓急出现主次不清的问题。

  

  国家如果去石油的同时大力去煤炭我们可能会出问题。我们国家当前可能还难以一下子把石油和煤炭同时大幅砍掉。强烈建议先去石油后去煤炭,分清紧迫,分先后顺序。如果同时一窝蜂地又去石油又去煤炭,国家将难以承受,甚至国家将生乱。不能一口吃个大胖子. 按紧迫性分顺序分步骤为好,谨防各层级执行过度及中央精神理解不到位,层层加码,一刀切,追求政治正确等执行问题。

  

  如果同时全国范围的去石油,去煤炭,国家可能难以承受此重。

  

  三、抓着能源生产单位搞去碳,抓错了主体抓错了方向。建议国家近年的碳达峰全国统一行动将三桶油移除出参与单位。

  

  把三桶油纳入国家层面的碳中和碳达峰行动可能并不是太适合。国家搞碳中和碳达峰的同时一定要让三桶油守住贡献石油本职而不是分心分力。国家去石油的背景就是三桶油不能满足石油供给。三桶油参与新能源研究没有问题,但是三桶油自己去碳则有可能出大问题。

  

  搞石油的去减碳,搞煤炭的去减碳,国家就是因为化石能源不够才追求能源转型,如果化石能源从事单位也跟着去减自己的产能,我觉得绝不是国家的意图,而是执行的偏差。抓着能源生产单位搞去碳,抓错了主体抓错了方向。我们应是去使用单位的碳,而不是去生产单位的碳。

  

  中国极其有必要将三桶油排除出参与碳中和行动中,安心贡献石油。建议国家近年的碳达峰全国统一行动将三桶油移除出参与单位。

  

  国家14亿人,不差把石油行业的几十万人抽去搞碳达峰。这几十万人还只是贡献一小部分石油,还需要一门心思增储上产。

  

  四、碳排放的增加是反应经济总量增长的一个重要指标。人为去抑制碳排放的增加,很容易造成直接抑制了经济活动量的增加,直接抑制了经济增长。

  

  要明白:正常情况下,碳排放的增加是反应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指标。经济活动量增加,往往都是伴随碳排放的增加的。人为去抑制碳排放的增加,有时往往直接导致抑制了经济活动量的增加,直接抑制了经济增长。

  

  专注气候变化的Carbon Brief网站刊登美国能源与清洁空气研究中心分析师劳里·迈尔利维塔(Lauri Myllyvirta)的文章,分析中国碳排放的趋势。根据中国官方数字汇总的最新数据分析显示,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以十多年来最快的速度增长,2021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长15%。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创下了近120亿吨的历史新高,比2019年的排放总量高出约6亿吨(5%)。二氧化碳排放的激增反映了中国从2020年初的新冠疫情封锁中反弹和经济复苏,主要反应在建筑、钢铁和水泥的增长。2021年第一季度排放量增长的70%左右是由于煤炭使用量的增加,石油需求增长贡献了20%,化石气需求增长了10%。煤炭使用量的增长中,约60%来自电力行业,其次是金属行业(15%)和建材行业(10%,包括水泥和玻璃)。

  

  人家都提到:二氧化碳排放的激增反映了中国从2020年初的新冠疫情封锁中反弹和经济复苏。那么如果碳排放短时间大幅下降会不会存在扰乱阻碍中国当前经济正常快速发展步伐的可能?完全存在!

  

  按照“十四五”规划,2020年到2025年的排放量大约有5-10%的增长空间(取决于GDP的增长率)。但是,如果二氧化碳在2021年底之前一直以目前的速度上升,那么2022-2025年期间的排放量几乎没有进一步增长的空间,换句话说排放量必须持平或下降才能达到“十四五”设定的2025年目标。

  

  五、气候减排极大可能是西方披着人类气候的羊皮行扰乱挖坑拖累阻止中国发展之实的群狼算计和攻击。

  

  根据新闻报道:英国军情六处正在对中国进行“绿色间谍活动”。英国陆军情报六局局长查理-摩尔近日透露:英国特工正在监控全球各国的碳排放。摩尔表示,军情六处会关注中国的原因是中国肯定是最大的碳排放国。西方情报机构都参与碳排放监控,还有什么理由不怀疑气候合作减排的背后的险恶意图?

  

  再次重申我的担心:西方统一地、有目的地要求的中国进行的一系列减排行动,可能将极大制约中国的大力发展,将极大扰乱中国的发展步伐,将极大的动摇中国现有的产业结构,将极大的动摇中国的稳定大局。气候减排绝不仅仅是图气候,气候减排是西方披着人类气候的羊皮行扰乱挖坑拖累阻止中国发展之实的群狼算计和攻击……

  

  克里在5月初说,相信中国在气候合作方面的承诺是愚蠢的。国际气候合作是一个极其不稳定的合作,我们不要把对这种可能随时终止的自己的承诺太框死自己。我们更不能以所谓的人类的气候的道义来绑架自己。减排和气候现在是一个没有定论的研究。也不应该由中国牺牲发展来做出巨大付出。

  

  美国对我们的打压遏制很多是外部打压遏制,我们内部自己搞全国性的行动带来的对中国自身的影响,往往可能会超过外部打压遏制带来的影响。内部的,是直接的影响。外部的是间接的。内部直接影响如果是坏的,更有破坏力。

  

  中国国内自己全国范围内的双碳行动如果出问题可能比美国打压都更影响中国当前大好的发展和稳定。

  

  如果不防范双碳行动可能的重大问题及对发展和稳定带来的风险,我们到最后收获的失去可能将远超我们推双碳带来的收获。推双碳的这项国家行动,可能现在要作为我们中国最重要的风险来防范。


特别声明:

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传煤”微信公众号,或点击“期刊群”免费获取科研论文

 
用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传煤”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煤炭行业新鲜资讯,享全方位煤炭科技知识信息服务。
煤科热搜
版本:Bate 1.2

24小时内最火

  • 1中美CCUS技术发展与政策体系对比
  • 2三质体智能高频细筛在天地王坡选煤厂粗煤泥改造工程中的应用
  • 3液压支架智能焊接车间制造执行系统研究与应用
  • 4不同装药结构对雷管起爆能力的影响研究
  • 5规模化CCUS−EOR项目技术经济性分析及启示
  • 6空气重介质振动流化床对黑山露天矿细粒煤的分选效果研究
  • 7基于多传感融合的巷道三维空间映射
  • 8煤自燃过程特性及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 9东露天选煤厂原煤提运矿坑车辆计数识别研究
  • 10兰炭与秸秆混合燃料燃烧污染物排放和灰熔融性试验

24小时内最火

  • 1废弃矿井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研究现状与新设计构想
  • 2煤自燃初期低温氧化产热特性及关键结构演变特征
  • 3尾矿资源化利用现状及生态化利用研究进展
  • 4基于光/电催化重整的废弃塑料回收研究进展
  • 5可变气门正时对汽油-氨双燃料发动机燃烧与排放特性的影响
  • 6煤可可的科普之旅|带你了解煤矿含盐矿井水的完美蜕变
  • 7吐哈盆地大南湖煤田西段中侏罗世西山窑组古地理及聚煤模式
  • 8富氧燃烧气氛下废弃物衍生吸附剂脱汞及再生性能
  • 9煤矿地下空间生物质储能及地质保障
  • 10液滴在烟煤表面的润湿特性及驱动机制

24小时内最火

  • 1绿色矿山
  • 2绿色煤矿
  • 3郑传柏
  • 4崔少鹏
  • 5贺提库
  • 6李瑞敏
  • 7鲁光辉
  • 8齐月
  • 9陈新波
  • 10折小江

24小时内最火

  • 1中国煤炭学会
  • 2中国矿业大学 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 3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
  • 4中煤科工集团常州研究院有限公司
  • 5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 北京建筑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北京建筑大学北京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中心
  • 6 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 煤炭加工与高效洁净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7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
  • 8 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 9 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国电电力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10 国能新疆化工有限公司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来对平台产品吐槽CCAJ有关的所有问题您都可以咨询,全天在线,欢迎反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