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最大规模火电厂二氧化碳捕集示范工程正式投产

  国内最大规模火电厂二氧化碳捕集示范工程正式投产


2021年6月25日上午,国家能源集团国能锦界公司建设的“15万吨/年燃烧后CO2捕集示范工程”一次通过168小时满负荷试运正式投产,并成功举办CCUS技术交流会。陕西省及榆林市政府部门、国内知名科研院所、国家能源集团领导、参建单位等共同见证了工程的正式投产,与会领导专家发表现场致辞并就后续工程的连续运行提出建议。

  

  该工程自2019年11月1日正式开工,历经587个日夜,期间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等众多因素,最终建成属于我国自主研发的国内最大规模、技术领先的火电厂碳捕集示范工程。

  

  2021年6月9日该项目整套启动成功,6月25日一次通过168小时连续满负荷试运行,试运行期间产出约零下20℃、压力2.0MPa、纯度为99.5%的工业级合格液态CO2产品。同时,试运期间连续达到八个一次成功(系统受电一次成功、DCS复原试验一次成功、冷态通风一次成功、化学清洗一次成功、热态启动一次成功、整套启动一次成功、产品液化一次成功、装车外运一次成功),为建党百年献上一份具有特殊意义的礼物。

  

  什么是CCUS?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简称CCUS),即把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进行捕集、提纯,继而投入到新的生产过程中进行循环再利用或封存。长期以来,CCUS一直被认为是减少化石能发电和工业过程中二氧化碳排放的关键技术。CCUS技术是CCS(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碳捕获与封存)技术新的发展趋势,与CCS相比,可以将二氧化碳资源化,能产生经济效益,更具有现实操作性,该技术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够实现化石能源碳减排的主要技术手段。

  

  国能锦界CCUS项目

  

  国能锦界公司CCUS项目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是陕西省2018年重点建设项目、是国家能源集团重大科技创新项目,试运期间各设备运行平稳,各项运行参数和技术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

  

  该项目以降低投资和运行成本为关键难点开展技术研究攻关,研发了以新型复合胺为主的吸收剂,兼容相变吸收剂、离子液体的化学吸收法CO2捕集核心技术,创新集成了“级间冷却+分流解吸+MVR闪蒸”的新一代节能工艺,研制了低成本、高亲水性塑料填料吸收塔与高效率超重力反应器,实现了烟气CO2高效率、低能耗捕集吸收。

  

  国能锦界公司捕集生产的液态CO2产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全部被消纳利用,主要用于附近油田驱油,工业领域制备小苏打(碳酸氢钠),制备高值化工品(碳酸二甲酯和丙二醇等)

  

  国能锦界CCUS项目意义

  

  CCS技术体系作为中长期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技术选择,国能锦界CCS项目的实施和研究结论可以为国家在气候谈判、全球气候责任分担、引领全球气候治理、碳交易等方面提供依据和支撑。

  

  同时,有助于实现我国化石能源低碳化、集约化利用,有利于优化能源结构,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促进电力行业低碳排放的转型和升级,为火力发电行业未来开展更大规模CO2捕集、利用技术推广奠定重要基础,是火电行业实施脱碳前沿技术引领的助推器。

  

  国家能源集团作为全球最大的综合性能源企业,随着煤基能源产业板块的增长,碳排放量2019年已超过8亿吨,占全国碳排放总量8%以上。国家能源集团近年来一直努力探寻煤炭清洁低碳发展路径,加大科研投入力度,积极开展火电企业CCUS技术实施路径及策略的深入研究和技术攻关,国能锦界公司CCUS项目的正式投产使国家能源集团引领煤基产业绿色低碳发展转型、创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示范企业目标更进一步。

  

  CCUS技术交流会现场

  

  (1)国内知名院校(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东南大学、西北大学)向国能锦界公司授牌,以碳捕集示范工程正式投运为契机,加强校企合作,成立“碳中和”人才培养科研实践合作基地,为中国早日实现碳中和目标贡献坚实力量。

  

  (2)西北大学教授、榆林碳中和学院马劲风教授指出,从碳减排技术看,碳捕集技术是大规模降碳和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唯一手段。

  

  (3)蔚蓝地球基金合伙人赵超认为,该项目是国内规模最大的CCS项目,正式投运对我国实现碳中和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4)浙江大学发展委员会副主席、前常务副校长强调,推动社会各界对CCUS技术发展的重新认识和政策支持,需各方共同努力实现碳中和目标。

  

  国能锦界公司

  

  国能锦界公司是典型的以电为核心、煤为基础的煤电一体化综合能源企业,是国家“西电东送”北通道项目的重要电源点,将电能通过500kV输电线路直送河北南网。三期工程2×66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于2020年底全部投产发电,其中汽轮机高位布置方案属世界首例工程应用。连续七年被授予国家能源集团风险预控一级单位,被评为国家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全国企业文化优秀单位、全国电力行业设备管理先进单位。


特别声明:

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传煤”微信公众号,或点击“期刊群”免费获取科研论文

 
用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传煤”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煤炭行业新鲜资讯,享全方位煤炭科技知识信息服务。
煤科热搜
版本:Bate 1.2

24小时内最火

  • 1中美CCUS技术发展与政策体系对比
  • 2三质体智能高频细筛在天地王坡选煤厂粗煤泥改造工程中的应用
  • 3液压支架智能焊接车间制造执行系统研究与应用
  • 4不同装药结构对雷管起爆能力的影响研究
  • 5规模化CCUS−EOR项目技术经济性分析及启示
  • 6空气重介质振动流化床对黑山露天矿细粒煤的分选效果研究
  • 7基于多传感融合的巷道三维空间映射
  • 8煤自燃过程特性及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 9东露天选煤厂原煤提运矿坑车辆计数识别研究
  • 10兰炭与秸秆混合燃料燃烧污染物排放和灰熔融性试验

24小时内最火

  • 1废弃矿井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研究现状与新设计构想
  • 2煤自燃初期低温氧化产热特性及关键结构演变特征
  • 3尾矿资源化利用现状及生态化利用研究进展
  • 4基于光/电催化重整的废弃塑料回收研究进展
  • 5可变气门正时对汽油-氨双燃料发动机燃烧与排放特性的影响
  • 6煤可可的科普之旅|带你了解煤矿含盐矿井水的完美蜕变
  • 7吐哈盆地大南湖煤田西段中侏罗世西山窑组古地理及聚煤模式
  • 8富氧燃烧气氛下废弃物衍生吸附剂脱汞及再生性能
  • 9煤矿地下空间生物质储能及地质保障
  • 10液滴在烟煤表面的润湿特性及驱动机制

24小时内最火

  • 1绿色矿山
  • 2绿色煤矿
  • 3郑传柏
  • 4崔少鹏
  • 5贺提库
  • 6李瑞敏
  • 7鲁光辉
  • 8齐月
  • 9陈新波
  • 10折小江

24小时内最火

  • 1中国煤炭学会
  • 2中国矿业大学 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 3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
  • 4中煤科工集团常州研究院有限公司
  • 5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 北京建筑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北京建筑大学北京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中心
  • 6 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 煤炭加工与高效洁净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7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
  • 8 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 9 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国电电力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10 国能新疆化工有限公司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来对平台产品吐槽CCAJ有关的所有问题您都可以咨询,全天在线,欢迎反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