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CCAJ煤炭周报(20210703-20210709).pdf
热点聚焦
为更好学习、理解并贯彻《煤矿智能化建设指南(2021年版)》,7月2日,王国法院士为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及各二级单位做了“煤矿智能化建设体系及建设指南解读”专场学术报告。王国法院士分别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煤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煤矿智能化技术体系研究与实践、国家《煤矿智能化建设指南(2021版)》、国家《智能化煤矿验收办法》编制说明和煤矿智能化发展中的痛点问题与对策思考等方面作了详尽、细致的分析与解读。(点击标题查看报告视频)
“黄河流域矿区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专题发布会13位院士专家报告视频上线
7月4日,由《煤炭学报》和西安科技大学共同主办的“黄河流域绿色开采与生态修复”学术论坛暨“黄河流域矿区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专题发布会在西安召开。会议特邀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国伟、彭建兵,中国工程院院士汤中立、彭苏萍、袁亮、蔡美峰、欧阳晓平、顾大钊、武强、康红普、王国法、王双明等12位院士莅临,共同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13位院士专家的报告视频已在中国煤炭行业知识服务平台上线。(点击标题免费观看报告视频)
“传承红色基因 讲好期刊故事”第七届中国煤炭科技期刊编辑出版研讨会暨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年会成功召开
7月9日,由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与煤科总院出版传媒集团联合主办的第七届中国煤炭科技期刊编辑出版研讨会暨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年会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煤炭学会理事长刘峰研究员,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总工程师、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院长、期刊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彦禄研究员,煤科总院院长助理、出版传媒集团总经理、期刊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朱拴成,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学术期刊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田华敏,《航空学报》中英文刊副主编/编辑部主任蔡斐,《燃料化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李国亭 ,北京仁和软件市场部金向远副总经理等7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出版传媒集团总经理助理、期刊工作委员会秘书长代艳玲主持。
基础探索
中国煤科首席科学家王清峰:松软煤层成孔126米中的参数自适应控制技术
6月28日,中国煤科重庆研究院的ZYWL-4000SY全自动钻机在淮南谢桥煤矿施工松软煤层顺层预抽孔,技术团队攻克了自动钻孔过程中存在的排渣判断不及时、易埋钻、卡钻等诸多难题最终实现成功钻孔126米,创造了国内行业新纪录。近日,参与谢桥矿松软煤层钻孔攻关的中国煤科首席科学家、重庆研究院王清峰研究员团队根据钻进工况智能感知与自适应控制机理,开发了基于差分进化算法的自适应控制技术,实现了钻孔机器人控制向量的自动优化。成果以《钻孔机器人钻进工况智能感知与自适应控制机理研究》为题发表于《矿业安全与环保》2021年第3期。(点击标题查看全文)
为量化矿震分类,提高危险性矿震判别可靠性,近日,中国矿业大学窦林名教授团队综合采用数值模拟、理论分析及现场实测的方法,将矿震分为采动破裂型、巨厚覆岩型和高能震动型3种类型。通过UDEC数值模拟再现了震动波在节理岩体中的传播过程,初步探讨了危险性矿震判别方法。这项成果以《煤矿矿震类型及震动波传播规律研究》为题于近期发表于《煤炭科学技术》2021年第6期。(点击标题查看全文)
7月7日,《煤田地质与勘探》在线发表了中煤西安设计工程公司刘清宝教授等人的研究成果。研究运用系统工程与闭环式管理的理论体系,提出了“立体探查、预测预报、追踪探放、分段疏降、采前评价、阶梯排水、监测预警、总结优化”的煤矿顶板水害闭环式管控模式,该模式涵盖了水文地质条件探查、水害预测、顶板水疏排、水害监测预警等全过程的管理、控制,形成了从水害治理效果到水害防治过程中每个阶段的反馈通路,组成一个水害防治闭合回路,保障了防治水工作有据可依、偏差可控。(点击标题查看原文)
近日,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付华教授团队的研究取得新进展,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中长短时记忆网络( LSTM) 的瓦斯涌出量软测量模型,利用绝对瓦斯涌出量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历史数据的时间序列进行预测。LSTM 模型中,使用softsign 函数代替tanh 函数解决了梯度问题,使模型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提高了绝对瓦斯涌出量测量效率。使用引入动态权重的量子粒子群算法优化LSTM 模型的参数,提高了测量精度。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仪器仪表学报》上。
技术刷新
中国煤科重庆研究院全自动钻机在松软煤层成孔126米创国内行业新高
近日,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重庆研究院的ZYWL-4000SY全自动钻机在淮南谢桥煤矿施工松软煤层顺层预抽孔,实现单孔深度126米,创造了国内行业新纪录。技术团队攻克了自动钻孔过程中存在的排渣判断不及时、易埋钻、卡钻等诸多难题。
国家能源集团发布《煤矿机电设备通信接口和协议 第1-11部分》企业标准
近日,国家能源集团《煤矿机电设备通信接口和协议 第1-11部分》企业标准正式发布。《协议)规范了煤矿机电设备或其通信、监测、控制装置的总则及扩展对象库等内容,解决了设备数据接口不统一问题,实现了综采类、低压供电类设备的数据共享、物物互联;解决了系统平台不兼容问题,避免了“数据壁垒”和“信息烟囱”,保证了系统之间安全运行、高效联动;解决了建设标准不规范问题、提高了顶层设计和建设规化的合理性、精准性。
7月5日,江苏神盾矿用盾构机在西山马兰矿西翼下组煤瓦斯管道大巷与南九回风井石门准确无误实现精准贯通。攻关团队克服了前期出碴不畅、运输距离长、过陷落柱、穿层施工等困难,完成全岩进尺4336m,创下国内第一条煤矿岩巷由盾构机一次完成4千米以上长距离施工记录。
近日,国能(天津)港务公司在自主研发的“流程智能化”控制系统基础上,创新煤炭高效直接装船工艺,完成重载作业10列,共4.3万吨,标志着我国专业化煤炭码头首个煤炭高效直装工艺在天津港成功应用。该工艺每年可提升全流程作业效率6%以上,为港口专业化煤炭高效流程生产模式打通了智能通道,开创了国内散料行业流程智能化控制的先河。
企业巡礼
近日,中国煤炭机械工业协会公布“2020年度中国煤炭机械工业50强企业”名单。居于前五位的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能源重型装备制造集团、中国煤矿机械装备有限责任公司、郑州煤矿机械集团和平煤神马机械装备集团,分别完成煤机产品销售收入129.45亿元、115.13亿元、113.21亿元、88.25亿元、56.28亿元。
中国石化7月5日宣布将开启我国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建设——齐鲁石化-胜利油田CCUS项目。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国内最大CCUS全产业链示范基地。据悉,CCUS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关键技术之一,按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百万吨级CCUS计算,可每年减排二氧化碳100万吨,相当于植树近900万棵、近60万辆经济型轿车停开一年。该项目预计年底投产。
7月1日,陕煤集团榆林化学有限责任公司发布工指令:明确表明7月2日上午8:00现场全面停工,厂区内所有建筑安装工程全面停止。据悉,项目临时停工的主要原因是能评手续没有办完,目前复工时间尚未确定。“煤炭分质利用制化工新材料示范项目”是陕煤集团规划布局的特大型煤炭综合利用项目,总占地面积约13平方公里,估算总投资达1200多亿元,年转化煤炭超过2000万吨。
7月5日,晋能控股集团副总经理宣宏斌与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董事长戚建举行交流,双方表示将进一步加强交流沟通,瞄准智能成套装备制造方向,依托与华为公司共建智能矿山创新实验室等平台,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加快产品转化,提高核心竞争力;积极在技术、业务等方面寻找契合点,拓宽合作空间,深化合作层次,实现双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政策管理
7 月 6 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 2021 年第二批不端行为案件处理决定,通报了 6 起行为不端事件,涉及操纵同行评议、重复发表、论文代写代投、数据造假、署名不实、擅标他人基金项目号、违反科研伦理规范、买卖论文、项目申请书抄袭剽窃等问题。共有 7 名学者(分别就职于重庆文理学院、四川师范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新乡医学院和惠州学院)被通报批评,并受到取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资格 3~5 年的处罚。
近日,河北印发通知,确定开滦集团钱家营矿、开滦集团东欢坨矿、冀中能源股份公司东庞矿、峰峰集团梧桐庄矿等4处煤矿为首批推进的智能化建设示范煤矿。通知要求,自2021年起,省内11处灾害严重煤矿必须率先从采掘工作面开始,全面安排矿井智能化建设工作;省内30处大中型生产煤矿中,18处大型煤矿要全面布局开展智能化建设,2021和2022年每年至少要完善一套智能化采掘工作面生产线,2025年基本完成智能化建设;12处中型煤矿,2025年前每个煤矿至少具备一套以上智能化采掘工作面生产线。
国家矿山安监局:上半年责令停产整顿矿井373处 实施行政罚款9.21亿元
7月9日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共监察执法煤矿9156矿次,同比增加1171矿次;查处隐患66281条,同比增加5554条,其中重大隐患594条,同比增加129条;实施行政罚款9.21亿元,同比增加2.21亿元;责令停产整顿矿井373处,同比增加101处;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矿476处,同比增加37处;责令停止作业采掘工作面3252个,同比增加628个;责令从危险区域撤出作业人员46次,同比增加14次。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运行局在山东省济宁市召开全国煤炭储备能力建设现场会,会议要求,各地和中央企业要坚持底线思维,着眼构建煤炭供应保障长效机制,继续加快推动政府煤炭储备设施建设,进一步细化实化落实方案,健全完善信息监测、运营管理、储备调用机制,坚定不移地完成煤炭储备能力建设任务目标,推动形成调节灵活、保障有力的煤炭储备体系。
观点智库
三个追问:越补越虚、低效的中国煤层气产业真的在技术上无解吗?
我国2000米以浅煤层气资源总量超过30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超过10万亿立方米。从1997年开始,国家财政部、科技部等及地方各级政府累计直接和间接为行业补贴和税收优惠估算超过数百亿元人民币。但截至2020年,我国仅形成了50亿立方米的地面开发商业产量。北京奥瑞安能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杨陆武教授团队提出了影响产业发展的三个重大问题,即:(1)科学逻辑追问:中国的煤层气资源是不是真的“特殊”到了技术上无解?(2)生产组织追问:低工程成功率、低产能转化率是不是煤层气工业的固有特点、无从改善?(3)产业政策追问:政策上如何跳出越补越“虚”的产业怪圈?针对三个追问,研究尝试寻找相应的对策。这项研究近日以《影响中国煤层气产业发展的技术和非技术要素分析》为题在《煤炭学报》进行了网络首发。(点击标题查看全文)
一项新研究显示,超过一半的荷兰科学家经常从事存疑的研究实践,比如隐藏研究设计中的缺陷或有选择地引用文献。该研究还发现,每12位荷兰研究人员中就有1位承认在过去3年里犯下了更严重的研究不端行为:伪造研究结果。该研究作为荷兰国家研究诚信调查,是迄今为止同类调查中规模最大的一次。相关研究结果以两篇预印本文章的形式发表于7月6日MetaArxiv,同时,这两篇文章还研究了导致研究不端行为的因素。该调查负责人、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医学中心流行病学家Gowri Gopalakrishna表示,调查采取了特别的预防措施,以保证受访者匿名回答这些敏感问题,这增加了受访者回答的真实性,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该研究结果比以前的研究更接近现实。
“30·60目标”
欧洲与北美55个碳减排关键技术:碳捕获/利用和存储技术项目详情
碳达标、碳中和已成为世界研究热点。欧洲和北美已启动55 个项目超前研究碳捕获/利用和存储技术(CCUS),目标瞄准未来万亿元的碳减排市场,抢占技术与市场先机。近日《中国地质》列出这些项目,供我国有关部门、企业和科技人员参考,追踪国际动态,研发自己的技术,做到未雨绸缪。(点击标题查看项目详情)
数据荟萃
《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发布:2020年全球煤炭生产和消费量分别下降5.1%和4.2%
▲2010—2019 年我国煤矿瓦斯事故统计数据
▼低瓦斯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发生省份集群
▼低瓦斯煤矿瓦斯爆炸事故诱发原因基本情况
(来源:徐腾飞,王学兵.近十年我国低瓦斯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统计与规律分析[J].矿业安全与环保,2021,48(03):126-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