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页岩气巨头“复活”,行业迎来大洗牌,我国油气行业如何应对?

  在申请破产保护一年后,倒下的页岩巨头切萨皮克重新“站起来”了。近日,切萨皮克以2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一家页岩气公司,成为了其东山再起后的首个大动作。

  

  事实上,以切萨皮克的动向为代表,美国的页岩油气行业正在历经一场整合浪潮。

  

  在此之下,曾经依靠数千家小公司撑起来的页岩行业,将会变成“寡头格局”。

  

  强者恒强,依旧是油气行业不变的真理。

  

  美页岩气巨头“复活”,行业迎来大洗牌,我国油气行业如何应对?

  

  页岩行业是时候洗牌了

  

  回望切萨皮克的企业沉浮,实际上也是美国页岩行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作为全球油气规则的改变者,美国页岩油气革命给行业带来了一次史无前例的繁荣。

  

  这场繁荣背后,有两个必要的推动因素,其一,彼时油价稳定在90美元/桶以上。其二,宽松的政策环境使得企业可以获得巨额的低息贷款。

  

  红利之下,企业蜂拥而上。但这也导致了北美页岩油气企业数量繁多、规模零散且债务庞大,综合来说,抵御风险的能力极低。

  

  尤其是在2020年,国际油价暴跌之后,美国页岩油气产业“一夜入冬”。初期借助高价格、高负债发展的企业难以抵挡冲击,纷纷陷入破产或困境。

  

  大批企业的黯然退场,给美国页岩油气行业带来了一个难得的冷静期,也催生了行业发生新的变化。

  

  在花旗集团最新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显示,过去的第二季度中,美国页岩油气收并购交易的规模超过了330亿美元,达到了近三年来的最高值。

  

  火热的收并购背后,是行业正在加速整合的信号。

  

  在切萨皮克收购Vine之前,先锋自然资源也斥资64亿美元收购了DoublePoint。

  

  此外,包括雪佛龙、康菲石油在内的顶级石油公司也对页岩油气资产予以极大关注,“大鱼吃小鱼”的故事,正在行业内频繁上演。

  

  事实上,在经历了上一轮行业动荡之后,中小型的页岩企业已经伤痕累累。

  

  石油市场能否重回繁荣尚未可知,加之碳中和浪潮的来临,企业面临的环保压力日渐加大,这对于大部分页岩油气企业而言都将是一次雪上加霜。

  

  与此同时,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页岩油气的开采模式也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大型石油公司逐渐占据开发的主场。

  

  加之在波动市场下强大的抗风险能力,使得大型石油公司在页岩油气开发中取代中小公司成为了必然。

  

  花旗分析师对此表示,“行业里的中小企业正在做两件事,要么彼此合并,变得更大后卖给大型公司。要么直接卖给大型公司,如果他们的质量和规模能保证的话。”

  

  此外,分析师指出,随着行业整合的推进,那些市值低于100亿美元的企业,将很难在市场中维持自己的地位。而大型企业的入场,也将给页岩油气行业带来更好地回报。

  

  无疑,在新一轮的整合浪潮下,原本占据主体地位的中小页岩企业将逐渐淘汰出局。

  

  而以此为拐点,美国页岩油气行业将转化成寡头格局,跨入“百亿美元俱乐部”的新时代。

  

 美页岩气巨头“复活”,行业迎来大洗牌,我国油气行业如何应对?

  

  对我国油气产业有何借鉴?

  

  设立重大专项,加快突破制约行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难题

  

  加强战略谋划,继续设立油气重大专项,跨部门、跨行业、跨公司协同攻关。大力发展以“大幅度发现经济可采储量、大幅度提高采收率、大幅度降本增效”等为成果的系列核心技术,着力突破制约行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难题,推动老区、低渗、稠油、深层、深水油气,以及页岩油气、天然气水合物等非常规资源的高效开发。加快发展以大型乙烯成套技术、大型催化裂化重整装置、大型炼厂综合一体化及智能化技术等为代表的新技术新工艺,推动炼化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

  

  着力培育世界一流的综合一体化油田工程技术服务公司

  

  勘探开发对象的多元化、劣质化和复杂化,给油田工程技术服务带来严峻挑战和难得的发展机遇。对此,一方面,油田工程技术服务企业要加大科技投入,着力开展高端装备的基本原理和核心器件研发,大力提升原创能力和高端服务能力。另一方面,油田工程技术服务行业要打破体制藩篱,全国一盘棋,加大专业化重组与混合所有制改革力度,走市场化道路,培育一两个能与斯伦贝谢、哈里伯顿比肩的融研发、制造、服务于一体的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形成先进制造新产业和石油工业的新盈利极。

  

  推动更高水平上的市场开放与对外合作

  

  围绕年产2亿吨原油“压舱石”目标,中国油气产业要勇于创新,充分释放竞争性环节市场活力,在更高水平上开展对外合作,提升资源接续保障能力。一是加大上游领域开放力度。不断完善配套政策,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吸引外资及民营资本进入油气风险勘探与开发领域;严格执行勘查、开采许可证时限管理和退出制度,促进勘探开发投入;建立储量交易市场,盘活存量,促进储量及时有效动用;进一步推动油田工程技术服务市场的对外开放,面向全球引入先进的服务队伍与技术装备,助力增储上产与降本增效。二是加大国内外合作力度。加强国内石油公司间合作,通过联合研究、联合勘探、信息共享,推动勘探大发现、开发高效益;加强与国际石油公司及民营资本的合作,逐步形成以大型国有油气公司为主导、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参与的勘探开发新格局。

  

  优化创新生态,激发创新活力

  

  中国油气产业需要一个良好的创新生态。一是打造创新文化与机制。营造尊重人才、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增强科研人员敢为人先的创新自信;构建开放创新格局,聚集全球创新资源;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完善项目长负责制、行政管理与专业技术“双序列”等改革配套措施;优化科研管理制度,为科研人员减负松绑。二是改革国有企业工资总额限制制度。完善科研绩效评价,畅通人才成长通道,使真正有贡献的科研人员“名利双收”。三是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创效。加强制度设计,充分发挥“产学研用一条龙”机制的作用;加大科技成果转化投入,推动奖励、股权和分红等创效激励措施的落地实施;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培育技术交易市场与中介服务机构,促进科技成果的交流与交易。

  

  文章来源: 石油Link,陆家嘴金融网


特别声明:

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传煤”微信公众号,或点击“期刊群”免费获取科研论文

 
用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传煤”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煤炭行业新鲜资讯,享全方位煤炭科技知识信息服务。
煤科热搜
版本:Bate 1.2

24小时内最火

  • 1中美CCUS技术发展与政策体系对比
  • 2三质体智能高频细筛在天地王坡选煤厂粗煤泥改造工程中的应用
  • 3液压支架智能焊接车间制造执行系统研究与应用
  • 4不同装药结构对雷管起爆能力的影响研究
  • 5规模化CCUS−EOR项目技术经济性分析及启示
  • 6基于多传感融合的巷道三维空间映射
  • 7煤自燃过程特性及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 8兰炭与秸秆混合燃料燃烧污染物排放和灰熔融性试验
  • 9东露天选煤厂原煤提运矿坑车辆计数识别研究
  • 10TBS粗煤泥分选机及应用

24小时内最火

  • 1废弃矿井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研究现状与新设计构想
  • 2煤自燃初期低温氧化产热特性及关键结构演变特征
  • 3尾矿资源化利用现状及生态化利用研究进展
  • 4基于光/电催化重整的废弃塑料回收研究进展
  • 5可变气门正时对汽油-氨双燃料发动机燃烧与排放特性的影响
  • 6煤可可的科普之旅|带你了解煤矿含盐矿井水的完美蜕变
  • 7吐哈盆地大南湖煤田西段中侏罗世西山窑组古地理及聚煤模式
  • 8富氧燃烧气氛下废弃物衍生吸附剂脱汞及再生性能
  • 9煤矿地下空间生物质储能及地质保障
  • 10液滴在烟煤表面的润湿特性及驱动机制

24小时内最火

  • 1绿色矿山
  • 2绿色煤矿
  • 3郑传柏
  • 4崔少鹏
  • 5贺提库
  • 6李瑞敏
  • 7鲁光辉
  • 8齐月
  • 9陈新波
  • 10折小江

24小时内最火

  • 1中国煤炭学会
  • 2中国矿业大学 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 3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
  • 4中煤科工集团常州研究院有限公司
  • 5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 北京建筑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北京建筑大学北京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中心
  • 6 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 煤炭加工与高效洁净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7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
  • 8 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 9 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国电电力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10 国能新疆化工有限公司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来对平台产品吐槽CCAJ有关的所有问题您都可以咨询,全天在线,欢迎反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