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为何一次下线两款超大挖?绿色智慧矿山为超大挖带来新市场

  三一为何一次下线两款超大挖?绿色智慧矿山为超大挖带来新市场


近日,三一首台300吨级电驱正铲超大挖SY2600E,以及首台200吨级全电控反铲超大挖SY2000H在昆山产业园相继下线,标志着三一再次实现了超大挖领域的关键技术突破。如一颗石子落入水中,泛起层层涟漪,不断向外传递着更多信号……

  

  两款“暴力美学”重磅下线,意义十分重大,但发布会都无一例外地显得低调而平静。不禁引发众多业内人士猜测:三一下一步是否会进军400吨级,甚至是800吨级超大挖?创造了业内多个神话的三一,2020年登顶挖掘机全球销冠的三一,欲在2026年实现工程机械世界第一宏伟目标的三一,想让800吨级的挖掘机产品横空出世,到底会用多久?

  

  两款超大挖如何能够独步武林

  

  三一SY2600E:“电驱+电控+正铲”新突破

  

  SY2600E 是三一重机基于绿色矿山、智慧矿山开发的首款超大型电驱矿用挖掘机,采用目前全球最先进的智能型全电控液压系统,以强大的重载作业能力及高可靠性为第一目标,还具有节能环保、安全智能等特点。

  

  SY2600E采用成熟可靠的电驱动力系统,相比传统的柴油动力,电驱系统运营成本可降低50%~70%以上,采用电驱方案碳排放量为零,更加绿色环保,节约使用成本。

  

  三一SY2000H:全电控+反铲,脱胎换骨

  

  2008年三一SY2000C震撼下线,填补国内该吨位空白。如今历经14年的积累沉淀, SY2000H全电控反铲超大挖正式下线,脱胎换骨后的它,无论是在电控液压技术、还是整机性能,都实现了质的飞跃!

  

  三一SY2000H主要面向全球大型矿业市场,整机质量200t,铲斗容量12m³,采用行业领先的RCS35液压系统和全电控开式液压系统,是“全电控+反铲”技术领域的全新突破,具有低能耗、高可靠、舒适安全等特点。这款由中欧专家团队联合开发的“黄色巨人”成功下线,标志着联合开发模式的成功探索,也让三一研发实力如虎添翼。

  

  揭秘:行业领先的先进技术

  

  领先的全电控液压技术:三一超大挖全部选择多泵多阀力士乐RCS全电控液压系统,全球首次超大挖应用并联全电控技术,在液压节能、协调性功率匹配等方面均优于目前的阀控分流系统,同时三一独有的电控缓冲技术能保证设备作业过程中的平顺性,降低冲击从而提升操作舒适性。

  

  智能化技术升级应用:三一超大挖不仅“四肢发达”,头脑也非常聪明。可实现设备的各种智能化操控、安全防护以及智能化管理,三一已储备30多种智能化技术,如无人驾驶/远程遥控、电子围墙、动态称重、驾驶员行为分析、2D轨迹作业、工况自学习、信息交互监控管理等,支持与矿山企业联合制定智慧矿山建设的智能化、数字化应用技术解决方案。

  

  尤其是传感器闭环控制技术是首次在超大挖领域采用,将复杂复合操控作业变成革命性的简单一键化,如传统的直推/平举操作可通过一键完成;电子围墙能让设备处于安全范围内生产作业;智能称重能够避免卡车超载、欠载等情况,帮助矿山管理者规划产量,精准投放设备;驾驶员行为分析可帮助机手与设备更加匹配;工况自学习可通过大数据分析,自动下载更新程序使设备的工况参数设定更加合理。

  

  中国造世界最大挖掘机,西方纷纷求购

  

  挖掘机对现代工程建设的意义非常重要,一度被称为工程机械皇冠上的明珠,而在这一重要领域,中国终于弯道超车!成功造出世界最大的挖掘机之一,开足马力一天能挖掉一座山,它甚至被称为神州第一挖,随着中国打造世界最大挖掘机,效率高到令人直呼挖穿地球不是梦,见到中国产品后,曾经封锁中国的西方纷纷求购中国挖掘机。

  

  虽然挖掘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程机械,但受制于中国工业实力和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中国的挖掘机之路只能从仿制苏联的W502以及501型挖掘机开始,而随着时间进入90年代,大量外国挖掘机制造厂商进入中国,通过液压元件高技术和高价位的方式,对中国本土挖掘机进行限制,最终中国本土挖掘机所占据的市场份额只有2%,在这样的情况下,大量的中国本土挖掘机厂商根本就无法生存,只能被迫和外国企业进行合资被兼并或者是干脆破产。

  

  然而这样的情况在近几年却有了很大的变化,根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的资料显示,2021年1月份到5月份,中国国内市场累计销售176735台各类型挖掘机,同比增长了31.7%,占比达到88%,但出口销量累计则达到23998台,同比增长了106%,占比达到12%,可以说国外市场的增长量是远远高于中国国内市场的,这意味着中国挖掘机的质量实际上已经获得了其他国家的认可。

  

  中国挖掘机的发展和徐工,三一重工等一系列中国本土工程机械生产厂商有着很大的联系,即使是在90年代极为窘迫的情况下,中国徐工也依旧没有放弃自主研发挖掘机的想法,并且拒绝和其他国家进行融资,最终在2008年创造出了 X E18,XE60在内的7台产品,全部都是中国徐工依靠自己的技术自主研发的产品,并且在2008年的上海宝马展上重磅展出随后10余年时间内,中国徐工依旧在挖掘机领域深耕,从70吨和90吨的矿用挖掘机起步,一直到推出中国国产的,300吨和400吨级超大型挖掘机,并且在2017年实现了300吨以上大型挖掘机和百吨级以上矿车的大批量出口,创造中国成套矿业装备出口历史的记录,可以说,通过多年的研发,徐工已经成为了中国唯一一家以及全球极少数几家能够研发和制造成套大型露天矿业装备的企业,其矿业产品包括1.5吨到700吨的挖掘机,还包括30吨到400吨的矿车,其中的400吨级矿车更是全球最大的400吨级自卸矿车全系列产品。

  

  除了体型之外,中国挖掘机在技术先进性上也一直在前进,例如徐工XE270E这台国内最大型电动挖掘机就曾经被投入到海拔超过4200米的高原上进行破山开路的工作,并且还能够做到两小时充电续航6个小时的成就,,这样的挖掘机,不仅具有更强的环保效益,并且电动机在高原环境下也不会因为缺氧而导致出力下降,实际上更加适合进行高原作业。

  

  简单来说,中国挖掘机方面的逆袭实际上是中国工业体系对西方国家逆袭的一个缩影,就如同中国挖掘机正在占据越来越大的海外市场份额一样,,中国未来的机械和工程技术也必然越来越先进,,彻底超越这些曾经对中国进行技术封锁的国家。

  

  国产品牌(超)大挖抢滩市场

  

  伴随国家对绿色矿山尤其是大型矿山企业的改革和整合不断推进,开采设备逐渐向大型化甚至超大型过渡。“这个矿上主要以挖岩石为主,所以50t以下的设备就没多少了,一是挖不动,二是装车也慢,以后逐步要淘汰。”山西某矿山负责人邢总(化名)向记者谈道。

  

  相较于飞速增长的小挖市场和竞争激烈的中挖市场,(超)大挖市场的发展看似相对平静,实则也不乏暗流涌动。近几年,国产品牌在(超)大挖领域的进击不断加速,抢滩市场,冲击着原有的竞争格局。

  

  国产(超)大挖的价格优势,毋庸置疑。以70t产品为例,在记者前段时间走访的部分矿山市场来看,某国产主流品牌售价在320万左右,同吨位日系品牌价格370万左右,同吨位美系品牌价格385万左右。而在国产设备问世之前,日系品牌和美系品牌该吨位产品的定价分别在450万和485万左右的水平。国产品牌的崛起,迫使外资品牌下调价格,让利终端,强化竞争力。(超)大挖价格的下探趋势也是较为明显的,目前的市场行情是:“之前50t大挖市场价在220万左右,今年最高只能卖到180万。”

  

  “对一些国产品牌来讲,现在挤进(超)大挖市场,赚钱不是第一位的,设备坏了可以更换,但要先把地‘圈’下来。”邢总表示,除价格优势外,销售政策和服务成本也是国产品牌的加分项。矿山客户一般都是批量采购大吨位产品,投资风险大,非常注重投资回报率。因此,大家对产品的销售业绩(市场表现情况)很敏感,没人使用过的产品,一般不会轻易下手。鉴于此,一些国产品牌在早年间会选择借助灵活的销售政策和优惠的融资条件,先把业绩做出来,打开市场。

  

  邢总坦言,“当时购买某国产品牌大挖主要是因为政策灵活,占用资金少,但小毛病比较多。某美系品牌的产品确实好用,但是配件太贵,而且必须用专用配件,这样一来价格就会成倍地涨,对于我们成本压力就会很大”。

  

  销售业绩之外,寻求与利润的平衡

  

  2020年挖机市场的火爆持续超预期。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挖掘机械分会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9月,大挖(30t及以上)销量同比增长52.5%,某国产挖机主流品牌负责人杨总(化名)称“上半年50吨以上的挖掘机都供不应求,客户拿着钱排着队等订单”。一面是漂亮的销售业绩,一面是不断下探的利润空间,国产品牌如何走稳“让利”与“盈利”的平衡木?

  

  杨总透露:“目前我们的边际利润保持在40%左右,和外资品牌相比并不多,我们把一部分利润让给咱们中国的用户企业了。”

  

  矿山机械市场的利润有多高?杨总表示,其公司90t产品市场价大概在520万元左右,某美系品牌同吨位产品在价格从650万下调到550万后,其边际利润仍维持在60%以上,当然这其中还不包含配件和服务方面的收益。据了解,同样的零部件,前者的价格仅为后者的1/6。再以120t(超)大挖为例粗略推算,某国产品牌定价在800万左右(据了解其成本在400万左右),在这款产品进入市场之前,某日系品牌同吨位产品售价近1000万(据了解其成本在350万左右),其高利润不言而喻。而国内70t以上的(超)大挖市场,目前基本还是被这些依托规模优势和成本优势的外资品牌主导。在大挖领域,国产品牌增量日益提升,但吨位越往上,保有量越小,离规模竞争阶段,尚远。

  

  不过,作为技术含量和复杂程度远高于中小吨位的(超)大挖产品,一味地降低企业利润并不是国内外企业期望的事情,否则企业没有了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产品品质得不到提升,用户需求不能及时满足,最终伤害的还是整个产业链。如何保证自身良性利润的前提下,平衡成本与对用户的让利,回顾产品本质竞争,才是我们真正应该去探讨和追寻的目标。


特别声明:

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传煤”微信公众号,或点击“期刊群”免费获取科研论文

 
用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传煤”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煤炭行业新鲜资讯,享全方位煤炭科技知识信息服务。
煤科热搜
版本:Bate 1.2

24小时内最火

  • 1中美CCUS技术发展与政策体系对比
  • 2三质体智能高频细筛在天地王坡选煤厂粗煤泥改造工程中的应用
  • 3规模化CCUS−EOR项目技术经济性分析及启示
  • 4液压支架智能焊接车间制造执行系统研究与应用
  • 5不同装药结构对雷管起爆能力的影响研究
  • 6基于数字孪生的多功能煤矿四足机器人实验系统设计
  • 7水源热泵技术应用于深部矿井热害治理−以贵州锦丰金矿为例
  • 8空气重介质振动流化床对黑山露天矿细粒煤的分选效果研究
  • 9基于多传感融合的巷道三维空间映射
  • 10煤自燃过程特性及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24小时内最火

  • 1废弃矿井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研究现状与新设计构想
  • 2煤自燃初期低温氧化产热特性及关键结构演变特征
  • 3尾矿资源化利用现状及生态化利用研究进展
  • 4基于光/电催化重整的废弃塑料回收研究进展
  • 5可变气门正时对汽油-氨双燃料发动机燃烧与排放特性的影响
  • 6煤可可的科普之旅|带你了解煤矿含盐矿井水的完美蜕变
  • 7吐哈盆地大南湖煤田西段中侏罗世西山窑组古地理及聚煤模式
  • 8富氧燃烧气氛下废弃物衍生吸附剂脱汞及再生性能
  • 9煤矿地下空间生物质储能及地质保障
  • 10液滴在烟煤表面的润湿特性及驱动机制

24小时内最火

  • 1绿色矿山
  • 2绿色煤矿
  • 3郑传柏
  • 4崔少鹏
  • 5贺提库
  • 6李瑞敏
  • 7鲁光辉
  • 8齐月
  • 9陈新波
  • 10折小江

24小时内最火

  • 1中国煤炭学会
  • 2中国矿业大学 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 3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
  • 4中煤科工集团常州研究院有限公司
  • 5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 北京建筑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北京建筑大学北京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中心
  • 6 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 煤炭加工与高效洁净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7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
  • 8 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 9 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国电电力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10 国能新疆化工有限公司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来对平台产品吐槽CCAJ有关的所有问题您都可以咨询,全天在线,欢迎反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