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打造安全产业发展高地

  近日出台的《安徽省安全产业三年发展规划(2018-2020年)》提出,未来三年,全省安全产业发展应面向安全领域重大需求,瞄准世界安全产业发展前沿,以提升创新能力为核心,科技进步、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产业升级三位一体,形成产业稳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步伐,优化产业结构,形成以品牌、创意为中心,生产、销售等环节为外围同心圆的产业组织结构,推动我省安全产业实现质的飞跃。

  

  瞄准发展前沿,形成产业核心竞争力

  

  2月底,在位于合肥市高新区的中新网络信息安全股份有限公司,记者看到“猎潜者”管理平台正实时显示着不同地区网络遭受黑客攻击情况。企业负责人介绍,“猎潜者”通过对恶意文件、恶意攻击行为、高级组合攻击、基于业务的逻辑攻击进行模型分析计算,实时得出风险提示,通过专家在线、现场服务做到风险跟踪关闭,为保障单位核心网络提供有力保障。

  

  目前,合肥市高新区已形成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为核心的安全产业基地,全区共有250家安全产业企业,2016年产值达550多亿,约占全省安全产业总产值的68%。 2015年11月,合肥高新区作为首批7个国家级应急产业示范基地之一获得工信部授牌;2015年12月,国家安监总局、工信部正式批复同意合肥高新区创建国家安全产业示范园区。

  

  “安全产业是为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民生安全等安全保障活动提供专用技术、产品和服务的产业。发展安全产业一方面对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推动社会安全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内容,是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重要支撑。 ”省经信委安全生产处处长陈平说。

  

  目前,我省安全产业集聚化发展趋势显现,产业集群初步形成。 2016年底,全省安全产业总产值超800亿元,约占全国安全产业总产值6500亿元的13%,约占全省工业总产值39876亿元的2%;实现销售收入720多亿元、利润86.4亿元、税收61.2亿元,同比增长分别超22%、25%、25%。 2016年底全省安全产业企业近500家,其中制造业企业占80%、服务类企业占20%。

  

  发展中高端,推动产业网络化智能化

  

  依托国家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工程技术中心,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组建的安全应急产业研究院,已开展区域水体污染源识别预警应急系统、矿山安全开采、尾矿库土地复垦等公共技术研究,并积极参与“智慧城市”项目申报和管理工作。作为“中国安全产业示范城市”,马鞍山市正通过建设互联网+安全应急产业园,努力打造智慧安全发展示范城市样板。

  

  以“互联网+”和智能制造为引领,安全产业技术已纳入先进制造技术及新一代信息技术,安全产业智能化已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针对安全产业各行业特点及需求,“互联网+”逐步得到科学有效地应用。如在新型安全智能远程实时监控防撞护栏建设、车联网+汽车主动安全防撞系统应用、汽车主动安全产品等道路交通安全方面,我省一些企业都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促进了智能交通安全水平的提升。

  

  “当前,全球正掀起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以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先进制造技术为突破口,以价值生态系统为产业组织形态的产业变革,让安全产业的发展进入信息化时代。”省经信委规划处处长马翠兵认为,科技手段的不断升级,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实现对不安全的人、物实时检测和监控;在物联网技术、传感器技术的辅助下,实现对不安全状态的提前感知和预测,提前对隐患进行分析和排除,最大程度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规划提出,以科技创新为手段,以龙头带动为方向,以中高端产品为重点,大力发展智能安全产品等高端安全装备,全面改造提升传统安全产业,推动安全产业迈向高端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和服务化,努力将安全产业培育为我省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力争将我省打造成全国安全产业发展的高地。到2020年,全省安全产业实现产值1400亿元,工业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力争打造1个超千亿、2至3个超200亿的公共安全产业集群。

  

  深耕优势领域,进一步做专做特做强

  

  中科大团队研制的“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从技术上验证了构建全球量子通信网络的可行性,为绝对安全的通信方式向实用化迈进了一大步。

  

  依托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中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雄厚的科研实力,目前我省已形成了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金属矿山安全与健康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地方联合分布式控制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等一批安全产业科技研发平台,逐渐培育了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市场开拓能力强、成长性好的安全产品制造企业。 2016年全省安全产业企业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4个,省级20个。

  

  省经信委有关负责人认为,虽然我省在安全产业发展上积累了一定的基础,在有些细分领域具有比较优势,但仍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突出问题,如安全产业总体规模较小,产业链有待完善;龙头企业辐射、拉动能力偏弱,缺乏产业整体竞争优势;具有标志性的核心技术突破能力不足,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各地要依托现有安全产业基础,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已经形成的行业领域进行深耕,使之进一步做专、做特、做强,形成多个特色鲜明的安全产业集聚基地,打造优势互补、错位发展、产业联动、合作共赢的区域安全产业发展格局。 ”陈平说。

  

  根据规划,我省将以省会合肥为龙头,重点发挥合肥国家应急产业园区引领带动作用,充分利用马鞍山应急救援、蚌埠特色军民融合、芜湖智能消防机器人和水下救援优势,依托我省在消防、矿山、交通、电力、职业健康、应急救援、安全服务领域现有产业基础,以“互联网+安全产业”创新发展模式,重点发展高附加值的消防、矿山防护、交通安全、电力安全、职业健康、应急救援等智能化安全产品,培育一批拥有核心竞争力的领军安全企业。(吴量亮)


特别声明:

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传煤”微信公众号,或点击“期刊群”免费获取科研论文

 
用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传煤”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煤炭行业新鲜资讯,享全方位煤炭科技知识信息服务。
煤科热搜
版本:Bate 1.2

24小时内最火

  • 1新型煤化工产业生态化发展的政策分析、技术路径研究
  • 2多孔有机框架结构及其衍生物的CO2吸附性能研究进展
  • 3低阶煤选择性热萃取及产物分析研究进展
  • 4ESG表现、绿色技术创新和短期财务绩效
  • 5受载煤自发渗吸过程水分运移规律及其影响机理
  • 62022中国煤矿智能化发展报告
  • 7庆华烟煤有机显微组分化学链气化反应特性及动力学分析
  • 8CO2甲烷化反应路径的研究进展
  • 9高碳资源利用演化及低碳化实现的途径
  • 10突水系数60年:面临困境及发展方向

24小时内最火

  • 1煤可可的科普之旅|带你了解煤矿含盐矿井水的完美蜕变
  • 2露天矿采剥作业链安全智能协同成套技术研发与应用
  • 3薄煤层无人化智能开采控制技术研发与应用
  • 42024年煤矿智能化重大进展发布会暨技术经验交流会成功召开
  • 5《洁净煤技术》2025年第02期目次
  • 6煤矿安全隐患AI 视频智能辅助监管监察技术研发与应用
  • 7《洁净煤技术》2025年第02期封面
  • 8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邓志刚研究员|冲击地压煤层智能安全高效开采系统架构与关键技术
  • 9安徽理工大学:蔡峰教授研究团队|表面活性介质对中阶煤甲烷吸附关键官能团的影响研究
  • 10论文解读 | Janus-Pro:通过数据和模型扩展实现统一的多模态理解和生成

24小时内最火

  • 1卧式振动卸料离心机大型化
  • 2卧式振动卸料离心机
  • 3煤用卧式振动卸料离心机研究现状
  • 4智能加药系统在浮选中的应用与研究
  • 5采煤机行走
  • 6采煤机
  • 7煤矿井下车场及硐室设计规范
  • 8煤基颗粒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在气体分离中的应用
  • 9皮带纵撕
  • 10交叉前沿

24小时内最火

  • 1中煤科工集团唐山研究院有限公司
  • 2河北省煤炭洗选技术创新中心
  • 3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 4西安科技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
  • 5西安科技大学 能源学院
  • 6陕西省矿山机电装备智能检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 7中国矿业大学 矿业工程学院
  • 8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9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 10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来对平台产品吐槽CCAJ有关的所有问题您都可以咨询,全天在线,欢迎反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