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将加大泥炭沼泽湿地保护 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今天(13日)闭幕。

  

  在主会场武汉举行的泥炭地保护恢复研究与我国重要湿地成果发布会上,国家林草局有关人士透露,我国已完成9个重点省区泥炭地碳库调查,

  

  未来,将加大泥炭沼泽湿地保护恢复,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泥炭主要存在湿地中,是泥炭沼泽湿地的重要特征之一。在地球上,有50%~70%的湿地地下蕴藏着泥炭。泥炭地作为一种特殊的湿地类型,面积仅占地球表面的3%,却承担了全球约三分之一的土壤碳储量。我国泥炭地有机碳储量居世界前列。2014年,我国启动全国重点省份泥炭沼泽碳库调查,建立了泥炭沼泽湿地碳库调查合作机制,目前已经完成了辽宁等9省区泥炭沼泽湿地碳库调查,为泥炭地保护恢复研究提供了依据。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副所长、国家湿地研究中心秘书长 武海涛:保护好泥炭有两个作用,一个泥炭本身它就是一个固碳器,那么还有一个就是保护好泥炭湿地,保护好了湿地也就保护好了碳汇的功能。

  

  作为泥炭地有机碳储量位居世界前列的《湿地公约》缔约国之一,中国高度重视泥炭地保护管理。《湿地保护法》今年6月1日正式实施,全面禁止在泥炭沼泽湿地开采泥炭,禁止将泥炭沼泽湿地蓄水向外排放。

  

  最新监测显示,我国泥炭地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区、青藏高原、阿尔泰山等区域。通过设立湿地类型的国家公园,可以对泥炭地进行有效保护,开展生态修复等举措,进一步提高泥炭地保护水平。

  

  泥炭 泥炭地和泥炭湿地

  

  究竟什么是泥炭湿地?泥炭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如何?来一起了解一下。

  

  泥炭又称为泥炭土,是地上植物的“遗体”被掩埋或者分解后,经过数千万年的堆积,在较低气温、雨水较少或缺少空气条件下,缓慢分解而形成特殊有机物;泥炭地是指泥炭厚度至少为30厘米,或有机质碳含量超过12%的湿地;泥炭湿地则指的是有泥炭分布的湿地。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副所长、国家湿地研究中心秘书长 武海涛:泥炭土是必须由地上的植物富集形成的,所以它的形成方向是从上到下来的。

  

  泥炭、泥炭地、泥炭湿地不仅能够吸收二氧化碳,还能存储大量未被分解的有机物质,避免里面的碳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回到大气中去。

  

  除了固碳,泥炭里也能长出泥炭藓,这种吸水性超强的独特植被为诸多的野生动物提供着食物和赖以生存的栖息场所。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湿地管理司副司长 鲍达明:黑颈鹤是咱们中国唯一在高原上生活的鹤类,它就基本上生活在泥炭沼泽湿地上面。我只是举个例子,其实还有很多这样的鸟类、兽类等等,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栖息在这个泥炭沼泽湿地里头。

  

  典型的泥炭地就像浸透了水的深棕色“海绵”,它的形成不单要有适宜的水热条件,更需要漫长的时间。通常,泥炭地的堆积速率每年不足1毫米,要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泥炭地,需要历经数千万年之久,然而,要排干泥炭地却只需十几天的时间。泥炭地一旦被排干,其破坏将是不可逆的。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湿地管理司副司长 鲍达明:相对比较脆弱,那么我们现在加强泥炭地保护,《湿地保护法》专门设置了泥炭地保护的条款,对泥炭沼泽湿地要进行严格保护和有效保护。

  

  若尔盖湿地——全球最大高原泥炭湿地

  

  位于青藏高原东部的若尔盖湿地,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高原泥炭沼泽湿地。

  

  本次湿地大会就明确,要通过建设三江源、若尔盖等湿地类型的国家公园,进一步保护这里独有的泥炭湿地和生物多样性。

  

  说起若尔盖湿地,参加这次湿地公约大会的代表深有感触。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湿地管理司副司长 鲍达明:我们仅若尔盖这个湿地里头,储存的泥炭就达到了19亿吨左右。

  

  而在千里之外的四川阿坝,若尔盖花湖保护区的生态管护员们,正在趁着这里还未进入封冻期,正对保护区内的沟渠进行分段式扎流、堵截。

  

  四川省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科干事 纳么玖:通过扎堵可以防止水土流失,当含水量到达一定程度后将进一步增加湿地植被的盖度和密度。

  

  为了减小放牧对湿地的影响,若尔盖县推广“轮牧、圈养、补饲”三结合模式,过去自由放牧改为适时适量放牧。在距离花湖不远的莫兰措一家,在政府的支持下,还建起了生态牧场。

  

  四川省阿坝州若尔盖县科技农牧局动物疫控股副股长 陈天祥:传统模式下25亩草场才能养活一头牦牛,但现在8亩草场就可以养活一头牦牛,而且它的经济效益很可观。如果是传统养殖模式,这个季节牧草高度不到5公分。

  

  随着放牧时间的减少和牛羊啃食量的减小,湿地也就有了更多的恢复时间和休养空间。

  

  四川省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科干事 纳么玖:湿地最主要靠泥炭锁水,而泥炭主要靠植物根茎腐化而形成。草场留下的根茎越多就能加速泥炭的形成,也就对湿地起到了保护和促进自我恢复的作用。

  

  前不久发布的《全国湿地保护规划(2022—2030年)》,提出将实施30个重点湿地工程,若尔盖草原湿地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就在其中。湿地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升的同时,若尔盖湿地的鸟类种群也在增加。


特别声明:

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传煤”微信公众号,或点击“期刊群”免费获取科研论文

 
用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传煤”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煤炭行业新鲜资讯,享全方位煤炭科技知识信息服务。
煤科热搜
版本:Bate 1.2

24小时内最火

  • 1中美CCUS技术发展与政策体系对比
  • 2三质体智能高频细筛在天地王坡选煤厂粗煤泥改造工程中的应用
  • 3液压支架智能焊接车间制造执行系统研究与应用
  • 4不同装药结构对雷管起爆能力的影响研究
  • 5规模化CCUS−EOR项目技术经济性分析及启示
  • 6基于多传感融合的巷道三维空间映射
  • 7煤自燃过程特性及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 8东露天选煤厂原煤提运矿坑车辆计数识别研究
  • 9兰炭与秸秆混合燃料燃烧污染物排放和灰熔融性试验
  • 10TBS粗煤泥分选机及应用

24小时内最火

  • 1废弃矿井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研究现状与新设计构想
  • 2煤自燃初期低温氧化产热特性及关键结构演变特征
  • 3尾矿资源化利用现状及生态化利用研究进展
  • 4基于光/电催化重整的废弃塑料回收研究进展
  • 5可变气门正时对汽油-氨双燃料发动机燃烧与排放特性的影响
  • 6煤可可的科普之旅|带你了解煤矿含盐矿井水的完美蜕变
  • 7吐哈盆地大南湖煤田西段中侏罗世西山窑组古地理及聚煤模式
  • 8富氧燃烧气氛下废弃物衍生吸附剂脱汞及再生性能
  • 9煤矿地下空间生物质储能及地质保障
  • 10液滴在烟煤表面的润湿特性及驱动机制

24小时内最火

  • 1单轨吊
  • 2绿色矿山
  • 3绿色煤矿
  • 4郑传柏
  • 5崔少鹏
  • 6贺提库
  • 7李瑞敏
  • 8鲁光辉
  • 9齐月
  • 10陈新波

24小时内最火

  • 1中国煤炭学会
  • 2中国矿业大学 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 3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
  • 4中煤科工集团常州研究院有限公司
  • 5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 北京建筑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北京建筑大学北京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中心
  • 6 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 煤炭加工与高效洁净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7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
  • 8 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 9 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国电电力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10 国能新疆化工有限公司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来对平台产品吐槽CCAJ有关的所有问题您都可以咨询,全天在线,欢迎反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