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AJ煤炭周报》总第88期(20221112—1118)

附件:《CCAJ煤炭周报》总第88期(20221112—1118).pdf

《CCAJ煤炭周报》总第88期(20221112—1118)

热点聚焦 


“2022年度煤矿智能化重大进展、卓越人物、卓越团队”征集遴选启动

  近日,由煤矿智能化创新联盟、中国自动化学会智慧矿山专业委员会协同《智能矿山》《煤炭科学技术》杂志共同主办的“2022年度煤矿智能化重大进展、卓越人物、卓越团队”征集遴选活动启动。本次活动不收取任何费用,优秀参评材料将推荐至《智能矿山》《煤炭科学技术》等杂志发表。材料提交截止日期为2022年11月20日。

  

11月20日IJCST Talks直播|煤化工过程催化科学与技术

  11月20日, IJCST Talks学术沙龙第四期将在线上举行。此次沙龙由太原理工大学省部共建煤基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杜朕屹教授担任活动召集人和主持人,邀请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曹景沛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常春然教授,天津大学化工大学黄守莹研究员作为嘉宾,针对煤化工过程催化科学与技术领域的热点问题展开交流讨论。欢迎大家积极参加!

  

11月19日CGE云讲坛直播|煤矿区地质保障关键技术与工程实践

  11月19日,《煤炭地质与勘探》品牌活动CGE云讲坛第3期“煤矿区地质保障关键技术与工程实践”将于线上举行。会议由中国煤科西安研究院程建远研究员、靳德武研究员主持。专家报告包括《矿山灾害生命保障应急救援关键技术与装备》《煤矿区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及工程示范》《煤矿巷道随掘超前探测技术及应用》等。

  

11月27日直播|《洁净煤技术》“低碳能源互补利用系统”学术沙龙

  11月27日《洁净煤技术》品牌活动洁净煤“碳”索(六)——“低碳能源互补利用系统”学术沙龙将于线上举行。会上将发布《洁净煤技术》2022年第11期策划出版的,由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洪慧研究员与西安交通大学孙杰研究员任客座主编的“可再生能源-燃煤低碳互补发电及综合利用”专题

  

基础探索 

  

谢克昌院士团队提出我国煤炭清洁高效转化发展思路

  研究梳理了煤炭清洁高效转化发展的基本现状,提炼了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智慧化等产业发展趋势以及煤转化制清洁燃料、煤制大宗及特殊化学品、煤转化过程污染物控制等技术发展趋势。在分析水资源、碳排放、产品竞争力、扶持政策等发展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规划引领、示范引领、创新引领的发展思路。成果11月9日在《中国工程科学》首发。

  

郭东明院士构建高性能制造理论与技术总体框架

  研究总结了郭东明院士最近二十多年工作中,对我国乃至全球制造技术发展和研究的一些持续思考和感悟。阐述了高性能制造的内涵、基础问题,构建了高性能制造的总体框架与特征,给出了高性能制造的实现途径、关键技术和两个应用实例,并指出高性能制造是以性能为第一目标,设计、制造、使役等多参量关联关系建模为核心的科学、精准和最适宜的制造,也是数字化和可计算的制造。成果11月17日在《机械工程学报》网络首发。

  

揭示不同布井模式对富油煤原位热解传热规律

  西安交通大学、国家电投江西电力公司科研人员成果。研究完善了流量配置不均匀这个以往被忽略的因素,通过 Fluent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布井数量(单口注热井、四口注热井、六口注热井)、不同加热介质流速、不同加热介质温度等因素对煤层整体温度场均匀性以及煤层加热速率的影响。此外,探究了多井注热对不同井间的流量配置偏差的调节作用。成果发表于《煤炭转化》2022年第6期。

  

国自然基金“十四五”发展规划发布(附优先发展领域115项)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四五”发展规划》正式公布规划全文,共计21个章节,完整的阐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十四五期间的发展方向与相关理念,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规划公布了完整的115项“十四五”优先发展领域,这对于近几年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刷新 

  

我国首套大断面岩巷智能掘进成套装备在陕煤矿区成功应用

  近日,由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太原研究院自主研制的大断面岩巷智能掘进成套装备在陕煤矿区成功应用,开创了我国岩巷智能掘进的先河。大断面岩巷智能掘进成套装备总装机功率近900kW,适用于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岩巷智能掘进。

  

国能准能煤基纳米碳氢燃料两技术被鉴定国际领先

  11月12日,国能准能“煤基纳米碳氢燃料工业化制备”和“煤基纳米碳氢燃料火力发电”两大技术体系被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鉴定为“国内外首创,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煤基纳米碳氢燃料是由煤、水和少量添加剂经先进的纳米化处理工艺制成的一种基本颗粒粒度为纳米级、具有较高表面活性的液态煤基特种燃料。

  

我国成为世界上唯一大规模采用煤炭制氢的国家

  当地时间11月16日,在埃及沙姆沙伊赫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现场,《中国耦合CCUS制氢机遇(报告)》正式对外发布。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氢产量约为3300万吨,约占全球产量的30%,中国约有三分之二的氢产自煤制氢工厂,制氢业共排放3.6亿吨二氧化碳,中国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大规模采用煤炭制取氢气的国家。

  

国内地热供暖发展前景广阔 “十四五”产业规模超700亿元

  11月15日,央视网消息,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评价结果,全国300多个大中城市浅层地热能年可开采资源量折合7亿吨标准煤。 截至2020年底,我国地热供暖面积累计实现13.92亿平方米,每年可替代标煤近3700万吨。 据测算,“十四五”期间,我国地热产业规模将超700亿元。

  

业新闻 


中国煤科召开智能制造投资专题交流会

  11月14日,中国煤科在常熟召开智能制造投资专题交流会,专题进行产线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有关内容交流,重点讨论如何提升集团公司数字化工厂能力,推动集团公司进一步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2023年度山西省煤炭交易大会(网络大会)隆重召开

  11月15日,2023年度山西省煤炭交易大会(网络大会)隆重召开。大会由山西省能源局主办,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承办,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具体指导。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大会采取“网络大会”形式召开,会议网址为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官方网站。本届大会主题为“巩固、保障、绿色、高效”。

  

310家煤炭检测实验室“云上”聚首 共促煤炭检测技术高质量发展

  11月9日,中国煤炭科工集团煤科院组织召开2022年度煤炭检测领域实验室能力验证总结会暨煤质检测技术交流会。来自我国煤炭、电力、地质矿产、质检、海关、节能、冶金、化工等行业的310家实验室近千人通过腾讯会议系统参加了本次会议。与会专家围绕推进国内煤炭检测领域发展、煤炭检测专业化提升、煤炭检测实验室规范化建设展开了技术交流。

  

煤矿智能化建设提速 智采设备上市公司迎机遇

  11月15日,《证券日报》消息,当前“智能化、无人化”的智能采煤工作迈向常态化应用,其减人增安提效的效果明显,在今冬煤炭安全增产增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多位市场人士认为,当前煤矿智能化发展在行业内已经形成共识,智能化发展趋势不可逆转,预计未来5~10年我国煤矿智能化建设将处于高速发展期,相关智采设备企业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政策管理 

  

国家发改委:深入实施能源资源安全战略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5日发文称,能源资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能源安全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实践证明,只有更好统筹能源资源发展和安全、开发和保护、当前和长远、发展与减排,系统提升能源资源安全和保障水平,才能更好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能源资源持续、可靠和有效供给。

  

三部门:新增可再生能源消费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

  11月16日,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增可再生能源消费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有关工作的通知”指出,准确界定新增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范围。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的可再生能源,现阶段主要包括风电、太阳能发电、水电、生物质发电、地热能发电等。

  

我国将加大泥炭沼泽湿地保护 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11月13日,《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闭幕。在主会场武汉举行的泥炭地保护恢复研究与我国重要湿地成果发布会上,国家林草局有关人士透露,我国已完成9个重点省区泥炭地碳库调查,未来,将加大泥炭沼泽湿地保护恢复,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贵州省拟将煤电与新能源绑定发展

  近日,贵州省能源局就“关于推动煤电新能源一体化发展的工作措施”进行意见征求。“煤电”和“储能”成为新建新能源项目的两大重要影响因素。“多能互补”是《征求意见稿》首推的发展思路。《征求意见稿》指出,对保障电力可靠供应与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托底保供煤电项目,原则上优先通过多能互补模式配置风光资源。特别在指标分配方面,赋予了煤电企业优先权。

  

观点智库 

  

《世界能源蓝皮书》:煤炭行业将在“变”中行稳致远

  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国际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世界能源蓝皮书:世界能源发展报告(2022)》。蓝皮书指出,在能源结构转型背景之下,火电的托底作用、煤炭的“压舱石”作用更加凸显,煤炭市场在中长期可能会处于紧平衡状态,煤炭行业将在“变”中行稳致远。

  

李德生:做科研工作务必勤奋、诚信、求真务实

  “做科学研究工作务必勤奋、诚信、求真务实。”在11月13日举行的李德生院士学术思想研讨会暨庆祝李院士百岁寿辰纪念活动上,期颐之年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德生再次嘱咐后辈们。对新一代石油人,李德生寄予厚望:“青年人第一要立志,要有志向,为石油工业潜心研究。第二,要敬业,坦然面对遇到的问题。第三,要勤奋,深入现场掌握一手资料。最重要的,要求真务实,讲真话。”

  

诺奖得主安德烈·盖姆:谈到未来能源,我们要区分炒作和科学

  “最让我难过的是,有人以为买了一辆电动车,就是用上清洁能源,可以拯救地球了——这不是科学,而是炒作!”在11月3日下午举行的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碳大会“绿能”未来分会场上,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安德烈·盖姆一开麦,就郑重其事地强调,一定要教育公众学会分辨何为真正的“清洁”,即一件产品的碳足迹。

  

Nature最新调查强调研究生压力问题

  近日,Nature 开展了 2022 年全球研究生调查,这是自 2011 年以来的六次调查中第一次囊括硕士研究生。此次调查涉及世界各地 3253 名自愿参与的受访者,其中仅 62% 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对目前的学习感到满意,与 2019 年调查的博士生满意度 71% 相比,下降了接近 10%。此次调查结果同样凸显了一些危及研究生培养的、广泛存在的挑战,如压力过大、无法平衡生活与工作以及与焦虑或抑郁症做斗争。

  

数据图表 


《CCAJ煤炭周报》总第88期(20221112—1118)

近10年绿色制氢技术发文量TOP10国家/地区发文情况


《CCAJ煤炭周报》总第88期(20221112—1118)

近10年绿色制氢技术领域主要发文机构


《CCAJ煤炭周报》总第88期(20221112—1118)

近10年绿色制氢技术领域发文量TOP35机构合作网络


《CCAJ煤炭周报》总第88期(20221112—1118)

近10年制氢技术领域研究重点


《CCAJ煤炭周报》总第88期(20221112—1118)

近10年绿色制氢技术TOP15专利申请人


《CCAJ煤炭周报》总第88期(20221112—1118)

近5年绿色制氢领域研究热点演变


近10年绿色制氢技术排名前15位的IPC分类

《CCAJ煤炭周报》总第88期(20221112—1118)

来源:郑征.近十年全球绿色制氢技术发展态势分析[J].科学观察,2021.16(01):96-108.

  

期刊专区 


煤炭科学技术》新一届青年专家编辑委员会增选开启

  近日,《煤炭科学技术》发布新一届青年专家编辑委员会增选通知。本界青年编委会拟增加在采矿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机电与智能化、地质与生态、煤炭转化与利用等专业领域有突出贡献的青年科技人才为青年专家编辑委员。申请截止日期为2022年12月15日。

  

《洁净煤技术》学术影响力再获突破 期刊综合影响因子跃居学科第3位

  据《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2022版》,《洁净煤技术》 2022年影响力持续上升,期刊综合影响因子由1.072上升至1.397.涨幅超30%,在177种“化学工程”学科期刊中排名第3位;复合影响因子跃居学科第4名,比2021年上升1位;期刊影响力指数(CI)排名第12位,比2021年上升3位。

  

坚守初心 办一流学术期刊——《煤炭科学技术》《智能矿山》两刊召开主编座谈会

《CCAJ煤炭周报》总第88期(20221112—1118)

  11月14日,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关于“要办好一流学术期刊和各类学术平台”的重要讲话精神,发挥好煤炭科技期刊在建设能源科技强国中的学术引领与支撑作用,中国煤科所属期刊《煤炭科学技术》《智能矿山》召开主编座谈会,专题研究高质量发展阶段两刊的学术质量与影响力提升工作。中国煤炭科工集团首席科学家、两刊主编王国法院士,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经理毕永华(主持工作)、代艳玲以及两刊编辑部全体成员参加了座谈交流。


拓展阅读:

《CCAJ煤炭周报》总第1—88期


特别声明:

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传煤”微信公众号,或点击“期刊群”免费获取科研论文

 
用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传煤”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煤炭行业新鲜资讯,享全方位煤炭科技知识信息服务。
煤科热搜
版本:Bate 1.2

24小时内最火

  • 1中美CCUS技术发展与政策体系对比
  • 2三质体智能高频细筛在天地王坡选煤厂粗煤泥改造工程中的应用
  • 3国有大型煤炭企业“7+1+1"智能矿山建设顶层设计与实践
  • 4不同装药结构对雷管起爆能力的影响研究
  • 5规模化CCUS−EOR项目技术经济性分析及启示
  • 6水源热泵技术应用于深部矿井热害治理−以贵州锦丰金矿为例
  • 7液压支架智能焊接车间制造执行系统研究与应用
  • 8氮氧化物与挥发性有机物协同催化净化进展
  • 9兰炭与秸秆混合燃料燃烧污染物排放和灰熔融性试验
  • 10空气重介质振动流化床对黑山露天矿细粒煤的分选效果研究

24小时内最火

  • 1废弃矿井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研究现状与新设计构想
  • 2尾矿资源化利用现状及生态化利用研究进展
  • 3煤自燃初期低温氧化产热特性及关键结构演变特征
  • 4基于光/电催化重整的废弃塑料回收研究进展
  • 5可变气门正时对汽油-氨双燃料发动机燃烧与排放特性的影响
  • 6煤可可的科普之旅|带你了解煤矿含盐矿井水的完美蜕变
  • 7吐哈盆地大南湖煤田西段中侏罗世西山窑组古地理及聚煤模式
  • 8煤矿地下空间生物质储能及地质保障
  • 9富氧燃烧气氛下废弃物衍生吸附剂脱汞及再生性能
  • 10液滴在烟煤表面的润湿特性及驱动机制

24小时内最火

  • 1淮北矿业集团公司朔里煤矿!安徽淮北235054
  • 2机械加工工艺方案设计与实施
  • 3武增强
  • 4金珠鹏
  • 5吴喜昌
  • 6王仲实
  • 7董玉光
  • 8采动上覆瓦斯卸压运移的“三带”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 9基于改进OTSU算法的采煤沉陷耕地作物绝产边界识别
  • 10矿山生态修复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策略

24小时内最火

  • 1中国煤炭学会
  • 2中国矿业大学 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 3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
  • 4中煤科工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 5 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 煤炭加工与高效洁净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6 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 7 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国电电力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8 山东博选矿物资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亭南选煤厂 Tingnan coal preparation plant of Shandong Boxuan Mineral Resources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 9 山西焦煤汾西矿业集团水峪煤业公司选煤厂 丹东东方测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10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

来对平台产品吐槽CCAJ有关的所有问题您都可以咨询,全天在线,欢迎反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