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等互联网大厂“抢”能源 谁能把握能源行业的云机遇?

  从去年开始,互联网云厂商就表现出对“能源”的浓厚兴趣。

  

  像华为在2021年6月成立了华为数字能源公司,腾讯在2021年10月将腾讯云能源业务独立成为一级部门。

  

  如果说去年互联网云厂商是在准备起跑姿势,那到了今年,就开始“真刀真枪”地亮出自己的产品和标杆客户。比如,亚马逊云推出了Amazon IoT TwinMaker;阿里、京东分别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百度发布了和龙源电力等能源客户合作的消息。

  

  根据《绿色云端2022》报告显示,据不完全统计,2021-2022年上半年期间,阿里巴巴、腾讯、秦淮数据均通过市场化交易实现了绿色电力的大规模交易,交易量分别为5.67亿、5.33亿、1.83亿千瓦时。国内企业绿电消费全面提速,科技企业引领可再生能源交易浪潮。

  

  在互联网大厂纷纷“抢”能源的局势之下,谁能“抢食”能源行业的云机遇?

  

  能源市场虽大,但门槛也高

  

  根据国际科学合作组织“全球碳计划”(GCP)发布的《2022年全球碳预算》的报告,预计2022年全球碳排放量为405亿吨,90%来自化石能源。

  

  而在我国,据自然资源部数据,2021年化石能源占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83.9%,非化石能源仅占16.6%。

  

  换句话说,双碳背景下,能源转型的趋势已定。“能源转型包括了供应侧、消费侧、传输侧,包括电力市场、碳市场,整个过程中,数字化都会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腾讯云能源和资源行业首席专家孙福杰在2022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上表示。

  

  比如,在能源供应侧,生产清洁能源的风电厂、光伏电站往往位置偏远,靠人工巡视维护很困难,工作量也非常大。这个时候就需要利用各种数字化技术,建立区域性的集中控制中心。现在很多发电集团已经开始建立一省一个集控中心,一省一个运维中心,用集控中心监控一个省的风电厂和光伏电站,用一个运维中心负责统一的运维管理,提高效率和集约化。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从采集、传输还是数据的处理、分析等都需要数字化。

  

  彭博新能源财经数据显示,2017年,能源数字化市场规模为520亿美元,约占全球数字技术应用市场的44%,预计到2025年,全球能源数字化市场规模将达到640亿美元。

  

  IDC分析报告称,2021-2025年,中国能源企业数字化转型支出将以每年15%的速率增长。

  

  作为顺应新时代发展趋势的确定性机会,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各大互联网云厂商纷纷将触角伸向能源了。

  

  更何况,在数字化上,互联网大厂确实存在一定的优势:强大的数字化技术能力,以及丰富的C端用户运营经验和政务服务经验。

  

  只是能源系统封闭保守,介入门槛高。首先,“能源的人相对比较传统,受安全、稳定、可靠运行的压力,能源领域细分的分工也非常复杂,去突破自己、拥抱新兴的数字化技术难度是比较大的。”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副院长、数字化转型研究室主任高峰曾说过。

  

  其次,能源数字化转型尚处于初期,缺乏标准体系的引领和指导。再加上数据化过程中的数据安全问题,因此对于互联网云厂商来说,想要介入,并非易事。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定位就成了考验各家大厂的第一关。“我们不会去做一些偏业务深入应用型的产品,我们把自己定位在多技术融合的中间层,和更多的生态伙伴们一起去解决业务问题。”腾讯云副总裁、能源和资源行业产研负责人刘立萍就曾对钛媒体App表示。

  

  大厂角逐“能源云”

  

  关于能源行业的云服务竞赛,最近引人关注的是阿里、京东“喜提”国电投。

  

  6月20日,国电投发布公告:阿里云、京东云分别以1.8亿元和1.17亿元,中标国电投天枢云、天枢一号、电投云等项目建设。此后半个月的7月5日、6日,国电投又分别与阿里巴巴集团、京东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一时间,能源行业的云服务、数字化赛道成热门。

  

  国电投是全国唯一拥有火电、水电、核电、新能源资产的综合能源集团,与阿里、京东等互联网大厂开展云服务及全面战略合作,具有风向标意义。标出的风向是能源领域数字化“蛋糕大”,“互联网大厂快来”。

  

  其实,过去几年,云服务厂商拿出来的案例多是制造业、农业、金融行业甚至城市管理领域的案例。但从两年前开始,互联网大厂密集加码能源行业。

  

  腾讯云在2021年10月,将能源业务提升为一级部门。今年6月,腾讯云面向能源行业推出两款自研的数字化产品:能源连接器(Tencent EnerLink)和能源数字孪生(Tencent EnerTwin)。前者便于能源企业内部连接并打通设备、数据、业务、客户以及生态等,后者

  

  则是以节能降碳、生产优化、安全生产为核心目标的能源数字孪生产品。

  

  7月28日,腾讯云发布综合能源服务生态平台解决方案,可快速构建满足各类能源用户多样化需求的综合能源服务生态平台。目前,腾讯云在能源领域已服务20余家央国企和超过300家行业企业。

  

  百度智能云从2020年开始,陆续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华能集团、国家电投等能源央企合作。百度智能云的产品在能源行业应用于输电线路通道可视化、变电站智能巡检场景、智能客服等领域。2021年,百度智能云在能源行业的收入实现翻番增长。

  

  华为云也将能源行业列为重点领域,其提供的能源解决方案覆盖了光伏云网、智慧充电、购售电一体化、电力数据平台、油气勘探等场景。2021年6月,华为30亿元设立华为数字能源,10月成立煤矿军团、智能光伏军团、数据中心能源军团等五大“军团”,大肆进军能源行业。2021年,华为数字能源业务板块增长超过30%。

  

  京东云副总裁雷鸣前不久接受壹DU财经专访时表示:“最早是2019年,国家电网提出泛在电力物联网,包括京东在内的很多友商都陆续涉足能源这样一个赛道。去年开始国家提出了‘双碳’目标,行业头部机构、云厂商开始纷纷入局。”

  

  除了政策背景,能源数字化还将给云服务厂商带来真金白银。安永(中国)发布的《智慧赋能煤炭产业新万亿市场》指出,已有生产型矿井单矿智能化改造升级费用约在 1.49 亿元人民币至 2.63 亿元人民币之间,新建型矿井单矿改造费用约在 1.95亿元人民币至 3.85 亿元人民币之间,我国煤矿智能化行业市场空间将达到万亿级。

  

  安信证券预测,2019-2024年,聚焦两大电网的信息通信领域投资将3008亿元,广义的泛在投资有望达10377亿元。IDC分析报告称,未来的3-5年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会提速超过15%。

  

  有意思的是,跟上汽董事长陈虹担心“丢掉灵魂”不同的是,能源行业的传统企业似乎更“大胆”,不惧怕“丢掉灵魂”,反而是热情拥抱互联网、科技巨头。

  

  究其原因,可能是能源行业更偏B端,行业Knowhow更深一些。汽车虽是大件,但还是消费品,人人都有使用体验,都有发言权,甚至互联网公司在人机交互上更有优势。但“水、煤、电、气、热、油”任何一个能源品类从勘探、生产到存储、运输都有专业门槛,这对云服务厂商是个挑战。

  

  “真正了解能源痛点的数字化人才非常欠缺,互联网一线码农对能源的技术了解多少、对能源行业关注了解多少,非常关键。”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副院长、数字化转型研究室主任高峰泽强调。

  

  能源行业需要什么样的“云”

  

  云服务最初对企业意味着“上云”,即去掉传统的IOE设备(IBM的小型机、Oracle的数据库、EMC的存储设备),将企业IT基础架构至“云端”。由云服务厂商为企业提供云存储、云计算、云安全等服务,让计算、存储资源像水、电一样成为“公共品”,企业可以按需索取。

  

  当越来越多企业完成上云,云服务厂商开始向AI进化、向产业渗透,给企业提供业务层面的智能解决方案。因为,上云的企业开始思考,钱也花了,业务场景也上云了,到底对公司的转型和增长有什么帮助?

  

  如果说昨天,企业普遍完成了上云的过程。那么,今天,企业开始问上云要结果。这样的趋势,也同样发生在能源行业。

  

  雷鸣认为,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云厂商输出原生数字化能力,简单说就是“云大物移智”,这个阶段的建设高峰已经过了。第二阶段,云厂商和行业ISV(独立软件提供商)合作,为能源企业提供数字底座+专业SaaS服务,以大型定制化项目为主。第三阶段,能源企业更加关注数字化之后为实际业务带来的变化,开始找寻更懂产业的合作伙伴。

  

  面对能源企业的这种需求,云服务厂商们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只不过都基于其原有业务基因。

  

  从腾讯云针对能源行业解决方案的命名就能看出其浓重的“连接器”基因。能源企业内能源连接器(Tencent EnerLink)依托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并通过企业微信、小程序等腾讯生态内200多个应用连接工具,实现能源企业内部多能源品类的数据汇集、可视、分析和预测。

  

  百度智能云强调AI给能源企业带来的价值,发布了能源AI中台,为能源企业智能化升级提供方法论、平台、服务在内的全套工具。比如,百度智能云协助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建设人工智能平台,打造高精电力地图、安全生产风险识别、设备缺陷识别、设备知识图谱、企业智搜、企业云盘等多类型智能化应用。

  

  回到开篇案例中,国电投对阿里、京东也是各取所长。国家电投董事长、党组书记钱智民在与阿里签约时表态,“可再生能源与大数据、智能化、数字化融合释放出巨大的价值和潜力,国家电投和阿里巴巴优势互补、能力互补。”

  

  而到了与京东签约时,钱智民表示,“京东体系在中国乡镇、行政村覆盖范围广泛,这为双方融合创新提供了良好基础。”

  

  采访中,雷鸣也表示,国电投看中京东的线下能力。“京东本身有京东零售和京东工业品,很多用电企业本身就是我们的客户。国电投看到了京东非常强的线下能力和与腰部用电企业的连接能力。”

  

  而这背后,是京东云的数智供应链基因。今年7月的京东云峰会上,数智供应链成为京东云对外输出的主要概念。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云事业群总裁高礼强强调,“产业数智化的下一站将是数智供应链,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是各自供应链韧性的竞争。”

  

  在能源行业,京东云的数智供应链基因发挥的很明显。在服务陕煤集团中,京东云搭建了的运销云平台,以数据在线化,打通上下游供应链,实现业务线上化、自动化、运销流程数字化升级,实现物流智能调度和管理。

  

  在京东云中标国电投项目之后,京东物流也与国家电投上海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就光伏领域的产品仓储、配送、安装、运维等展开全面合作,共建县域综合能源一体化物流服务网络。设想这样一个场景,乡村的居民、工厂想在屋顶装光伏,可在网上下单订购,京东物流负责配送并快速组装、并网发电。京东云提供物联网智能终端设备,实现对光伏发电的远程在线监测、跟踪、控制及高效节能运行。

  

  可以预期,京东云+京东零售、+京东物流、+京东工业品这样的组合,将会在能源数字化升级的进程中越来越多的出现。

  

  结束语

  

  能源行业的数字化才刚刚起步,对于云服务大厂来说,这是个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的新赛道,大家的机会差不多。云服务进入产业落地阶段,叠加能源行业的特殊需求,能源企业不仅仅需要打通内部数据,构建AI中台,更需要看到数字化升级带来的效果,以及实实在在落地的业务增长。

  

  尤其面对风光氢储等新能源机遇,要求这朵“云”不仅要有技术,更要懂能源消费端的需求,具备从生产到消费全链路解决问题的能力。谁能做到,谁就有望胜出。

  

文章来源: 钛媒体APP,杭州绿碳咨询,壹DU财经


特别声明:

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传煤”微信公众号,或点击“期刊群”免费获取科研论文

 
用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传煤”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煤炭行业新鲜资讯,享全方位煤炭科技知识信息服务。
煤科热搜
版本:Bate 1.2

24小时内最火

  • 1中美CCUS技术发展与政策体系对比
  • 2三质体智能高频细筛在天地王坡选煤厂粗煤泥改造工程中的应用
  • 3规模化CCUS−EOR项目技术经济性分析及启示
  • 4液压支架智能焊接车间制造执行系统研究与应用
  • 5不同装药结构对雷管起爆能力的影响研究
  • 6基于数字孪生的多功能煤矿四足机器人实验系统设计
  • 7水源热泵技术应用于深部矿井热害治理−以贵州锦丰金矿为例
  • 8空气重介质振动流化床对黑山露天矿细粒煤的分选效果研究
  • 9基于多传感融合的巷道三维空间映射
  • 10煤自燃过程特性及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24小时内最火

  • 1废弃矿井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研究现状与新设计构想
  • 2煤自燃初期低温氧化产热特性及关键结构演变特征
  • 3尾矿资源化利用现状及生态化利用研究进展
  • 4基于光/电催化重整的废弃塑料回收研究进展
  • 5可变气门正时对汽油-氨双燃料发动机燃烧与排放特性的影响
  • 6煤可可的科普之旅|带你了解煤矿含盐矿井水的完美蜕变
  • 7吐哈盆地大南湖煤田西段中侏罗世西山窑组古地理及聚煤模式
  • 8富氧燃烧气氛下废弃物衍生吸附剂脱汞及再生性能
  • 9煤矿地下空间生物质储能及地质保障
  • 10液滴在烟煤表面的润湿特性及驱动机制

24小时内最火

  • 12023-0452-T3-1.jpg
  • 2采煤机截割曲线
  • 3单轨吊
  • 4绿色矿山
  • 5绿色煤矿
  • 6郑传柏
  • 7崔少鹏
  • 8贺提库
  • 9李瑞敏
  • 10鲁光辉

24小时内最火

  • 1中国煤炭学会
  • 2中国矿业大学 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 3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
  • 4中煤科工集团常州研究院有限公司
  • 5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 北京建筑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北京建筑大学北京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中心
  • 6 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 煤炭加工与高效洁净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7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
  • 8 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 9 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国电电力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10 国能新疆化工有限公司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来对平台产品吐槽CCAJ有关的所有问题您都可以咨询,全天在线,欢迎反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