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教授倪维斗告诉你:未来煤炭走什么道路?

  能源和环境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两大问题,倪维斗,这位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公开发表的演讲——《中国炭清洁高效利用之路》中,提出:未来,单一技术和技术组合难以解决能源困局,系统整合和战略规划才是关键。


  炭的贡献不可忽视


  以为主是符合我国资源禀赋的不可变化的事实,其他替代能源只能是辅助能源,而不能成为主力。


  中国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巨大的进步,起了巨大的作用。而今,由于环境的影响,尤其是PM2.5雾霾的污染,人们把罪魁祸首指向的利用,当年的功臣被妖魔化,变成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变成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把屁股板全打在身上,实际上这是很冤枉的,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我国这么多的人口,都希望过现代化的生活,社会要不断发展,技术在不断进步,能源需求越来越大,2016年我国能源消耗总量已达43.6亿吨标准,在我国缺油、少气的资源条件下,靠什么能源来满足?


  除炭外,其他能源潜力不大

  

  天然气


  现在很多人把希望寄托在天然气身上,中俄燃气(中国和俄罗斯的天然气合作供应协议)380亿立方米,相当于2700万吨标准;我国的天然气储量为3600亿立方米,相当于2.6亿吨标准,已是极限。目前天然气的用量是的1/20,远期来看,天然气的用量仍将只是的1/15。

  

  核电


  2016年的装机量是3364万千瓦,年发电量为2133亿千瓦时,占全部发电总量的3.5%。规划2020年装机5800万千瓦,到2030年装机1.2亿千瓦,发电8000亿千瓦时,折合来看是1亿标准。铀资源的贫乏,100万千瓦机组建堆时首次要339吨铀,每年还要补充15吨铀235和铀238,铀进口依存度已超过90%。核电不能成为我国能源发展主要方式,只能是补充方式。

  

  水电


  来看水电,7亿千瓦的理论蕴藏量装机,技术可开发不到5.5亿千瓦,而经济可开发4亿千瓦。2016年发电量1.19万亿千瓦时,相当于约2.15亿吨标准。水电装机容量已达3.32亿千瓦,开发度已达到了75%,剩下的1亿千瓦中包含有雅鲁藏布江的蕴藏量,实际开发方面存在国际问题。水能只占全世界按人口平均的25%,风电、太阳能只占能源消费总量的几个百点。


  天然气、核电、水电、风电、太阳能等发电量加起来≈7.0亿吨标准,这相比2016年我国40多亿的能源消耗,是个小数。山西内蒙一带的几千亿吨才是我国能源的根本保障。


  能源和环境形势严峻


  中国能源系统根本特点:以为主,人口多。2010–2050年预测累计炭消费≈1000*108 tce,仍是主力能源。2014年我国人均能源消费量约为3.1 tce/a,远低于美、德、法、日等国,预计2030年我国人均能源消费量4 tce/a(预计人口14亿)。(tce/a:每年标准当量)



  我国一次能源消费占全球能源消费的22.9%。2015年,全球能耗是1990年的1.6倍,而中国已经是1990年的4.4倍。2015年一次能源对外依存度15.8%,其中原油61.7%,天然气30.1%,炭4.9%。



  我国能源系统亟待解决两大问题

  

  传统发展方式难以为继


  以高耗能、尤其耗为主换取发展,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影响;由于技术路径锁定效应(行为习惯、思想意识、体制机制、基础设施、既有产能),这种方式仍有较大的惯性。

  

  新的发展方式尚未形成


  油气的发展面临国内资源不足和国际价格波动等问题,受到一定限制;核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困难重重,供应过剩(弃风弃光等)、电网接纳、经济性等;节能面临缺乏投资、环保意识不强、基础设施和产能锁定等一系列挑战。


  能源系统将较长时间处于新旧发展方式并行的发展状态,推进能源系统的革命对整个社会的创新(体制、意识、技术、基础设施等)提出了巨大挑战。


  单一技术和技术组合难以解决能源困局,如何通过权衡取舍,精心组合和安排这些手段,以求系统性、最佳地解决问题——系统整合和战略规划。在的利用上做文章,走的清洁、高效、低碳利用之路。


  炭清洁高效转化如何实现?


  先进的燃发电技术


  一是采用先进的燃发电技术,进一步提高能效,减少排放。如:上海外高桥第三发电厂。


  该厂当前的实际运行性能,在全年平均负荷率为75%~81%的条件下,其实际全年平均供电耗(包括脱硫和脱硝)276gce/kWh,折算到额定负荷下的供电耗为264gce/kWh,全年平均实际供电效率(包括脱硫和脱硝)为44.5%,折算至额定负荷工况,则供电效率应为46.5%。而2015年全国发电平均耗 318gce/kWh。排放浓度:粉尘排放7.55mg/m3;二氧化硫17.7mg/m3;氮氧化物15.19mg/m3,已经达到了气体燃料的排放指标。


  对比原世界运行效率最高的丹麦Nordjylland电厂3号411MW两次再热、低温海水冷却机组,2009年供电耗(不含供热)286.08gce/kWh(净效率42.93%),平均发电负荷率89%。折合75%负荷率下的供电耗288.48gce/kWh。应该说,我国的燃发电技术是走在世界前列的。


  但减排的根本问题是CO2的捕捉与处理,这是上海外高桥第三发电厂模式所不能处理的问题。


  整体气化联合循环 IGCC


  IGCC即整体气化联合循环(Integrated Gasification Combined Cycle),是将气化技术和联合循环相结合的动力系统。华能公司在天津建成了一套200MW级的IGCC电站。


  IGCC技术把洁净的气化技术与高效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系统结合起来,既有高发电效率,又有极好的环保性能,是一种有发展前景的洁净发电技术。IGCC系统的供电效率为41%,捕捉CO2较容易,但由于单位装机投资较大,所以,以气化为基础的IGCC只用于发电在经济上有较大问题,暂不适合推广。


  IGCC发电技术流程示意图


  基多联产能源系统技术


  基多联产是指利用从单一的设备(气化炉)中产生的"合成气"(主要成分为CO+H2),来进行跨行业、跨部门的生产,以得到多种具有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液体燃料(甲醇、F-T合成燃料、二甲醇、城市气、氢气)、以及用于工艺过程的热和进行发电等。


  多联产可以实现炭的多维度梯级利用,其应用过程相互耦合,实现能量流、物质流等总体优化。做到了氢碳比合理优化利用,尽量减少“无谓”的化学放热过程,并实现热量的梯级利用、压力潜力和物质的充分利用。


  另外,电力与化工在运行中可起相互调峰的作用。通过过程集成,联产系统可以在能量利用上获得收益。与单产系统相比,并联系统中获得的节收益甚微;而串联系统的节效果显著,特别是串联无变换系统,节率能够达到8%。


  此外,伴随单元技术进步,如高温合成气净化、离子膜分离制氧、1700摄氏度燃气轮机及水浆预热等技术,多联产能效可以进一步地提升。


  多联产是解决能源问题的重要方案


  有助于缓解能源总量要求。联合生产多种产品,效率提高可以减少总量需求;采用高硫拓展了炭资源的利用。


  有助于缓解液体燃料短缺。可以大规模地生产甲醇、二甲醚、F-T合成油和氢等替代燃料,缓解石油进口压力。


  彻底解决燃污染问题。完全消除常规燃污染物排放,重金属等痕量污染物脱除更经济。用甲醇来采暖、小锅炉、窑炉,可大幅度减少散燃烧。


  有助于解决快速城市化引起的小城镇和农村洁净能源问题。为具有天然气管道的城镇提供城市气,制DME可以作为LPG的补充或替代物,很可能是小城镇尤其是住宅高度分散的农村地区的重要解决方案。


  满足未来减排CO2的需要。气化系统可以以较小的成本捕捉CO2。在的清洁高效利用方面电化共轨有很大潜力,是炭发展的重要方向。


  总之,依托最先进的节能和环保技术,炭完全可以更清洁,与环境更友好,更符合科学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我们应重新审视对电的认识,放心地在城市建设真正的绿色电。


关键词:煤 清洁利用 高效

特别声明:

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传煤”微信公众号,或点击“期刊群”免费获取科研论文

 
用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传煤”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煤炭行业新鲜资讯,享全方位煤炭科技知识信息服务。
煤科热搜
版本:Bate 1.2

24小时内最火

  • 1煤炭新质生产力培育与高质量发展
  • 2山体浅埋煤层覆岩的应力分布规律
  • 3颗粒性质及溶液环境对颗粒-气泡脱附行为的影响机制
  • 4高含碳煤气化细渣浮选行为研究
  • 5基于能流图的山东省能源平衡分析及能源需求预测
  • 6活性炭吸附正丁烷过程传热特性研究
  • 7煤液化残渣可溶有机质中杂原子结构片段的赋存特征
  • 8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和模糊PID的掘进机截割控制系统研究
  • 9微纳尺度下浮选颗粒气泡间相互作用行为试验研究
  • 10低阶煤表面活性结构对自燃的影响研究

24小时内最火

  • 1煤可可的科普之旅|带你了解煤矿含盐矿井水的完美蜕变
  • 2智能示范矿井┃李伟董事长:山东能源薄煤层工作面智能化开采创新实践
  • 3基于机器学习的智能光伏充电桩能源调度系统研究
  • 4基于OpenFOAM的典型复杂地形流场演变
  • 5考虑风电机组健康状况与双重注意力机制CNN-BiLSTM的超短期功率预测
  • 6基于自适应虚拟阻抗的储能电站多机并联黑启动控制策略
  • 7基于虚拟同步和转速限制的飞轮储能双馈电机调相系统的频率支撑技术
  • 8考虑风光发展趋势与碳排放评估的多能源系统优化运行模型
  • 9考虑暂态功角稳定的风机短路电流与无功支撑关键参数优化方法
  • 10煤科总院召开2024年度安全生产工作会暨2025年第一季度安全生产专项会议

24小时内最火

  • 1TBM数据集
  • 2CNN
  • 3低阶煤
  • 4李晨阳
  • 5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
  • 6沿空留巷工艺
  • 7人工智能在矿井水害
  • 8沿空留巷
  • 9柔模混凝土
  • 10AI

24小时内最火

  • 1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2中国矿业大学 化工学院
  • 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 4国家能源煤炭高效利用与节能减排技术装备重点实验室
  • 5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 6中煤科工清洁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7国家煤炭质量检验检测中心
  • 8太原理工大学 矿业工程学院
  • 9煤基节能环保炭材料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10中国矿业大学 国家煤加工与洁净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来对平台产品吐槽CCAJ有关的所有问题您都可以咨询,全天在线,欢迎反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