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联姻”多年合作开发煤层气的中石油和中煤能源正式宣告分手。中国石油大学煤层气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张遂安指出,随着中联煤层气公司的解体,后中联时代,中国煤层气产业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甚至发生重新洗牌。
亚太煤炭科技与可持续发展论坛2008于11月18日在北京开幕。以“节能减排,促进煤炭工业的清洁与安全生产”为主题。在此之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与中煤能源集团公司正式签署双方合资成立的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联煤”)的“分家”协议。
张遂安指出,随着中联煤层气公司的解体,后中联时代中国煤层气产业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甚至发生重新洗牌。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第一,未来大批企业走向多方联动的方式,从而规避政策、矿权等问题带来的风险。第二,随着晋城煤业集团对地面煤层气开采的成功,将会带动大批大型煤炭企业在加强井下抽采的同时加盟地面的开发,以获得多重效益。第三,以中石油为代表的大型石油公司进一步加大对地面开发的投入。第四,国外公司将会重新洗牌。大石油公司将替代小公司进入中国的煤层气市场。激活对外合作板块。第五,形成一些专业的技术合作公司(即作业公司)。
此外,煤层气未来发展应采取采煤采气一体化模式。具体表现在统筹规划、煤企共采;先采气后采煤,两者协调发展机制,保证煤矿的安全生产;井下抽采与地面开发并举,分块实施的办法。但张遂安指出,目前该模式还处于概念阶段,国家将逐步推行、加强。
最后,张遂安在产业政策方面也提出建议,如建立煤层气开发市场准入退出机制、建立煤炭与煤层气开发协调机制、煤层气产业政府监管、煤层气的分税制度、推动煤层气采输分离体制、煤层气开发融资政策和煤层气开发的安全规程。
煤层气(煤矿瓦斯)是赋存与煤层及其围岩之间的与煤层共伴生的非天然气资源,主要成分是甲烷(CH4),是地质时期有机质演化生成的产物。以吸附态为主,储层模型为双重孔隙/双重渗透,其开采理论与常规天然气不同,需要排水降压才能产气。目前开采模式以进行抽采为主。
中国煤层气产业结构将产生重大变化
特别声明:
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传煤”微信公众号,或点击“期刊群”免费获取科研论文


用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传煤”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煤炭行业新鲜资讯,享全方位煤炭科技知识信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