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套!自研支架“撑起”0.6米极薄煤层

  连日来,徐矿集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坚决扛起科技自立自强的重大使命,围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创出一批原创性、突破性技术成果,着力打造行业领先、示范性强、综合效益突出的原创技术策源地。
 
  近日,徐矿集团华东机械公司自研的国内首台套极薄煤层液压支架为极薄煤层撑起了一片天,让0.6米厚度的极薄煤层实现了综合机械化开采,广受市场好评,销量不断扩大。
 
  市场有多“广”?
 
  按照我国煤层厚度划分分级,1.3米至0.8米的煤层为薄煤层,0.8米以下的煤层为极薄煤层。我国薄煤层可采储量约占煤炭全部可采储量的20%,分布于东北、西南、陕西、河南等10多个省市。
 
  尤其在延安东部一带,虽然煤层只有60厘米,却储存着我国的稀缺煤种——配焦煤,对炼钢、冶金不可或缺。
 
  然而,如此巨量的煤炭资源,却因为一个“薄”字,导致开采困难重重。
 
  此前,极薄煤层支护方式多为点状的单体液压支柱支撑。这种支护方式与综采支护相比,安全隐患较大,工作环境差。每采完一个循环,都要人工回柱、移柱、运柱、再重新打柱,劳动强度非常大,而且采煤效率低,在移柱过程中又增加了安全隐患……
 
  “之前,许多煤矿一米二以下的煤层都被弃采。针对性开发一款应用于极薄煤层开采的液压支架,市场广阔,前景看好。是能源保护性开采的一大突破,对煤炭资源开发与利用、服务能源安全保障具有深远的意义。”华东机械公司负责人介绍。
 
  技术有多“牛”?
 
  为了服务能源资源安全保障,推动煤炭资源开发利用,2022年初,华东机械公司成立项目专班,整合各方资源,全面攻关极薄煤层液压支架。经过两个多月的攻关,项目专班研发出了适用于0.6米煤层厚度的极薄煤层液压支架。
 
  作为国内首台套,该型号最低高度为0.45米,工作阻力为3400千牛,可以在极小空间内实现0.3米的超大伸缩行程,同时由于采用了四连杆结构,稳定性和抗偏载能力都有了质的提升。
 
  2022年6月8日,第一批57台极薄煤层液压支架发往陕西延安富县德馨煤矿,研发人员对于该产品“一炮而红”信心十足。
 
  但是创新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用户反馈称,第一批支架在井下试用过程中,悬挂于顶梁前端的橡胶软管经常下垂,妨碍人员正常通行,还有潜在的安全隐患。
 
  负责产品研发的李游了解情况后,立即组织人手前往实地调研,同时展开专项课题攻坚。
 
  “一般来说,工程师不会选择把软管放在顶梁后端,因为那里有频繁活动的四连杆装置,容易挤压软管;但为了让产品个头更小一些、性能更强一些,我们这次决定反其道行之,在非常规设计上做文章。”连续一个星期,李游带领团队加班延点,扎在现场,在参考大量技术资料的基础上,对产品进行新一轮运动仿真、干涉检查、强度分析和结构优化,最终找到了解决方案。
 
  创新没有“完成时”。根据客户反馈、市场需求,研发团队不断优化完善产品设计。目前产品已迭代两次,较首代产品相比,第三代产品具备工作阻力更大、采高范围更大、伸缩比更大、适应煤层倾角更大等优势。
 
  如今,这款创造支架产品“高度之最”支架,已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3项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保护技术。正是凭借这款新型产品,华东机械公司先后与陕西延安、四川自贡、贵州毕节等地区的8家煤矿签订了订购合同。
 
  变化有多“大”?
 
  “新机型不错,安全系数高,移架也快”“软管接口更少了,漏点检查起来也更容易”“以前一天只能采7、8刀煤,现在一天至少12刀”……“最小”支架在市场上获得了如潮好评,极薄煤层开采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之前,许多地方的薄煤层开采由于受技术装备所限,将岩石层和煤层一起开采,既浪费动力和设备,还带来影响深远的环境问题:破坏岩石会引起地表下陷、裂缝,还会产生水患。“最小”支架的广泛使用,让“只采煤不采矸石”成为现实。
 
  “这次技术进步,基本‘消灭’了极薄煤层开采用人最多、风险最高、劳动强度最大的工种工序。工人们终于能轻松地下井,安心地干活了。”科技和关怀的阳光,照亮了只有60厘米高的煤矿井下。
 
  如今,用电液控液压支架取代了人工支护,实现了工作面顶部的全防护,顶部掉石头的安全隐患被彻底消除。而且,新型支架实现了遥控操作,劳动强度大大降低,工作环境明显改善,产量也得到大幅提高。一线职工高兴地说,“以前干活的时候头顶是石头,常常担心害怕,现在头顶是钢制的掩护支架,心里踏实多了。”
 

特别声明:

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传煤”微信公众号,或点击“期刊群”免费获取科研论文

 
用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传煤”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煤炭行业新鲜资讯,享全方位煤炭科技知识信息服务。
煤科热搜
版本:Bate 1.2

24小时内最火

  • 1中美CCUS技术发展与政策体系对比
  • 2三质体智能高频细筛在天地王坡选煤厂粗煤泥改造工程中的应用
  • 3规模化CCUS−EOR项目技术经济性分析及启示
  • 4液压支架智能焊接车间制造执行系统研究与应用
  • 5不同装药结构对雷管起爆能力的影响研究
  • 6TBS粗煤泥分选机及应用
  • 7基于数字孪生的多功能煤矿四足机器人实验系统设计
  • 8水源热泵技术应用于深部矿井热害治理−以贵州锦丰金矿为例
  • 9空气重介质振动流化床对黑山露天矿细粒煤的分选效果研究
  • 10基于多传感融合的巷道三维空间映射

24小时内最火

  • 1废弃矿井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研究现状与新设计构想
  • 2煤自燃初期低温氧化产热特性及关键结构演变特征
  • 3尾矿资源化利用现状及生态化利用研究进展
  • 4基于光/电催化重整的废弃塑料回收研究进展
  • 5可变气门正时对汽油-氨双燃料发动机燃烧与排放特性的影响
  • 6煤可可的科普之旅|带你了解煤矿含盐矿井水的完美蜕变
  • 7吐哈盆地大南湖煤田西段中侏罗世西山窑组古地理及聚煤模式
  • 8富氧燃烧气氛下废弃物衍生吸附剂脱汞及再生性能
  • 9煤矿地下空间生物质储能及地质保障
  • 10液滴在烟煤表面的润湿特性及驱动机制

24小时内最火

  • 1绿色矿山
  • 2绿色煤矿
  • 3郑传柏
  • 4崔少鹏
  • 5贺提库
  • 6李瑞敏
  • 7鲁光辉
  • 8齐月
  • 9陈新波
  • 10折小江

24小时内最火

  • 1中国煤炭学会
  • 2中国矿业大学 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 3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
  • 4中煤科工集团常州研究院有限公司
  • 5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 北京建筑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北京建筑大学北京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中心
  • 6 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 煤炭加工与高效洁净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7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
  • 8 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 9 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国电电力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10 国能新疆化工有限公司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来对平台产品吐槽CCAJ有关的所有问题您都可以咨询,全天在线,欢迎反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