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煤治理还有几道“坎”要迈?

当前,我国散煤治理面临难度升级、成本提高、散煤返烧、农村燃煤底数不清等现实挑战。

散煤治理还有几道“坎”要迈?


“今天上午遇到一位朋友,我说要去开散煤治理大会,他突然问:‘现在还有散煤吗?’就冲这句话,我们这个会还得继续开下去。”近日,《中国散煤综合治理调研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发布现场,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副院长杨雷的一席开场语,引起在场不少人士会心一笑。


自2016年启动以来,散煤治理工作已进入第八个年头。目前,我国工业小锅炉和小窑炉的散煤消费已趋向清零,《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年)》期间,民用散煤消费下降38%。成效有目共睹,散煤还要治理吗?“当前,我国散煤治理面临难度升级、成本提高、散煤返烧、农村燃煤底数不清等现实挑战。”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表示,散煤治理呈现新特点:从构成来看,以民用为主;从分布来看,以非重点区域为主。对此,治理必须保持定力。


工业、民用散煤均明显减少


“我到现在都记得,2018年国庆假期回山西老家,在亲戚家看到烧煤的炉子和外面堆的散烧煤,不是一家这样,而是每家每户都这样。当时我就想,睡在这样的屋里会有多少隐患,并写下关于睡在土炕思考未来清洁取暖的感想。恰巧上个月我又去了这个亲戚家,炉子拿走了,取而代之的是空气源热泵,外面也不用再堆着煤了。”说起自己的所见所闻,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民用清洁炉具专委会秘书长任彦波连连感慨。


小变化折射出散煤治理带来的大进步。《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北方地区供热总面积为238亿平方米,其中清洁供热面积达到179亿平方米,清洁供热率超过75%。以北方清洁取暖改造为核心的散煤治理,带动农村散煤消费量持续下降。预计2022-2025年,将有约2100万户完成改造,以2017年消费水平为基础,民用散煤消费量降幅将超过60%。


同时期,工业散煤也经历了快速下降过程。通过锅炉“上大压小”、清洁能源替代等整治措施,重点区域35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基本清零,全国范围内县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10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已被淘汰。其中,工业小锅炉、建材行业小窑炉的散煤消费总量较2015年下降约70%。


“这些成绩非常难得。比如重点区域,大部分地方已完成清洁取暖改造,有些地方甚至做了二次、三次调整优化,当前进入巩固期,主要是避免散煤复烧。”北大能源研究院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项目副主任李雪玉进一步称,在这些区域,热源侧清洁低碳化格局正在形成。


不同区域面临不同挑战


贺克斌表示,散煤治理已从“攻坚重点区域”转向“巩固重点区域、拓展非重点区域”,从“追求规模和速度”转向“追求质量和长效”,从单一热源清洁化转向农村绿色低碳能源系统化。以民用散煤为例,北方清洁取暖建设任务除了治理区域发生变化,技术解决方案也逐步趋向多能联动、多热复合、多源合一,全行业发展重心从政府项目转向零售市场竞争,市场模式从依赖补贴转向商业创新。


李雪玉举例称,相比京津冀等治理较早的城市,东北、西北地区前期并未被划为重点。目前,清洁取暖试点示范城市虽已有覆盖,但从覆盖率来看,实际还处在治理起步阶段。“东北、西北地区冬季气温更低、供暖时间更长,对供暖能源的消耗自然更多。重点区域散煤治理完成后,清洁取暖更侧重于运维,但这些非重点区域仍在建设期,治理处在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的示范推广阶段,难度比较大。”


散煤治理还有几道“坎”要迈?


即便是前期完成治理的区域,挑战同样存在。《报告》提出,有研究显示,京津冀地区仅有约60%的农村家庭冬季采暖平均温度可以达到18摄氏度,超过一半农户反映散煤治理改造后取暖效果不理想,存在运行成本高、供气不足或设计不合理等问题。


“我在另一个亲戚家看到,他们也是清洁取暖改造区域,但烧煤的炉子至今还放在那儿,用煤还舍不得买质量好的煤。因为他们家庭情况特殊,老人没有多少经济来源,没法支撑更多取暖支出,年龄大了也不会操作新设备。”任彦波表示,对于完成治理的区域,如何巩固已有成果是关键,“愿意用还要用得起”。


建议以稳为重、长效为核心


如何进一步完善治理?“其实无论哪一个地区,对散煤治理来说,成本都是第一约束。我们想的成本和农户想的成本完全是两个概念。”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副教授周宇光直言,“我们认为改造一户花几千元钱、一冬天取暖费用一千元出头,这样可以承受。实际上,农户对价格高度敏感。在技术替代过程中,首先就要考虑到这个因素。”


“清洁取暖成本一定会比烧散煤高,有些地方推进不积极,就是知道改造配套投入多,后续还得继续投入。”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低碳中心主任工程师覃露才表示,以东北地区为例,当地有大量生物质秸秆资源,合理利用就可以替代散煤,但实际做起来企业往往不愿投向农村。“对此,重要的是建立自身造血功能,从收集、储运、加工到利用形成产业链。比如,与村集体合作社、乡镇资源结合,形成循环产业链,自己运转起来。”


结合现状,《报告》建议,针对民用散煤治理,精准定位农村清洁取暖实际需求,以稳为重、以长效为核心,分类指导、分步推进。根据所处区位、村落特点、农户条件等,明确改造时间和空间进度。例如,经济实力较强、基础条件具备的一类农村,力争“十四五”时期完成散煤替代;经济水平较差、基础条件一般的二类农村,重点做好示范引导,鼓励自愿行为;地处偏远、经济欠发达的偏远农村,根据资源可获性,采取过渡性方案,稳妥推进。


此外,在工业领域,《报告》建议强化环境质量改善和碳排放协同管理,推动实施节能减排,加快绿色升级和落后产能淘汰,继续加强污染排放监控,强化非重点地区35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小锅炉的淘汰力度。

文丨本报记者  朱妍


特别声明:

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传煤”微信公众号,或点击“期刊群”免费获取科研论文

 
用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传煤”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煤炭行业新鲜资讯,享全方位煤炭科技知识信息服务。
煤科热搜
版本:Bate 1.2

24小时内最火

  • 1中美CCUS技术发展与政策体系对比
  • 2三质体智能高频细筛在天地王坡选煤厂粗煤泥改造工程中的应用
  • 3规模化CCUS−EOR项目技术经济性分析及启示
  • 4液压支架智能焊接车间制造执行系统研究与应用
  • 5不同装药结构对雷管起爆能力的影响研究
  • 6TBS粗煤泥分选机及应用
  • 7基于数字孪生的多功能煤矿四足机器人实验系统设计
  • 8水源热泵技术应用于深部矿井热害治理−以贵州锦丰金矿为例
  • 9空气重介质振动流化床对黑山露天矿细粒煤的分选效果研究
  • 10基于多传感融合的巷道三维空间映射

24小时内最火

  • 1废弃矿井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研究现状与新设计构想
  • 2煤自燃初期低温氧化产热特性及关键结构演变特征
  • 3尾矿资源化利用现状及生态化利用研究进展
  • 4基于光/电催化重整的废弃塑料回收研究进展
  • 5可变气门正时对汽油-氨双燃料发动机燃烧与排放特性的影响
  • 6煤可可的科普之旅|带你了解煤矿含盐矿井水的完美蜕变
  • 7吐哈盆地大南湖煤田西段中侏罗世西山窑组古地理及聚煤模式
  • 8富氧燃烧气氛下废弃物衍生吸附剂脱汞及再生性能
  • 9煤矿地下空间生物质储能及地质保障
  • 10液滴在烟煤表面的润湿特性及驱动机制

24小时内最火

  • 1绿色煤矿
  • 2郑传柏
  • 3崔少鹏
  • 4贺提库
  • 5李瑞敏
  • 6鲁光辉
  • 7齐月
  • 8陈新波
  • 9折小江
  • 10杜有势

24小时内最火

  • 1中国煤炭学会
  • 2中国矿业大学 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 3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
  • 4中煤科工集团常州研究院有限公司
  • 5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 北京建筑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北京建筑大学北京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中心
  • 6 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 煤炭加工与高效洁净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7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
  • 8 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 9 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国电电力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10 国能新疆化工有限公司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来对平台产品吐槽CCAJ有关的所有问题您都可以咨询,全天在线,欢迎反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