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绿”致敬“中国红”
逐“绿”补“链”气象新!潞安化工集团“强煤 优化 育新”全面提质增速,发展脉动愈发强劲,在中秋国庆期间,一批重点工程、重点项目仍有序推动,潞安化工人奋战一线,用实干拼成绩,用担当创价值,在这举国欢庆的时刻,他们用坚守向祖国献礼,以“能源绿”致敬“中国红”!
高河能源
短壁膏体充填开采再次刷新纪录
近日,高河能源E1308充填工作面(T2-1)短壁面充填取得突破性进展,再次刷新纪录,取得历史最好成绩。
在项目施工中,高河能源生产业务单位从T2-1短壁面掘进到充填作业整体流程的设计和施工进行了超前部署、精心组织,通过优化作业流程、加强工艺创新等手段,掘进施工与充填作业无缝衔接,充填工艺从分层充填改进为一次充填,充填循环由5次缩短为3次,单循环作业时间由3天缩短为1天,单次充填方量从2500立方米提升至3610立方米,充填效率从2天一循环提升至1天一循环,单个短壁面充填作业时间由10天压缩至3天。
精谋划、严论证,创新制定短壁膏体充填开采方案。针对E1308充填工作面(T2-1)短壁面上下端头落差20米、工作面7米的大采高、隔离墙最大受压3816KN的复杂条件,公司生产技术部先后提出了分层充填法、分段充填法及一次充填法,通过充分论证并借鉴以往短壁充填面的经验最终采用一次充填法。按照提升膏体充实率、加强膏体对顶板支护作用、确保地表无沉降的施工思路,公司生产技术部结合(T2-1)短壁面上下端头落差大,巷道自然坡度有利于膏体流动,采用上下端头隔离,中段大流量充填为主的施工工艺。“我们充分利用膏体凝固形成的膏体隔离墙,既保证了隔离安全可靠性又保证了充填支护顶板效果,同时提升了充填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高河能源膏体充填开采已经实现由‘摸着石头过河到加强顶层设计’质的提升。”公司生产技术部副部长李春说。
强执行、抓落实,严格保障现场工程质量。“做隔离单体柱间距不得大于0.3米,初撑力不得低于15MPa,上、中、下三道横向撑杆共计30根一根不能少,双层金属网、8道钢丝绳..........”在现场跟班的充填开采队队长李双利认真又严格地验收隔离作业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
好的方案制定后关键在于落实,充填开采队将顶层设计和现场执行严密结合起来,针对超长距、大采高、大倾角短壁工作面如何安全隔离、高效充填问题,积极通过优化设计提出了“横撑杆+单体柱板壁+柔性钢丝绳金属网”隔离法并创新制作了隔离专用横向撑杆;在现场施工中通过严抓工程质量保障设计方案落实到位,进而保障隔离安全可靠、充填接顶高效。
盘清账、责任明,积极践行精益思想指导下的“算账”文化。“短壁膏体充填开采作为一种新技术、新工艺、新项目,我们从项目开始阶段积极践行'算账'文化。”生产技术部部长李春说。在巷道掘进实施阶段,生产技术部根据E1308充填工作面(T2-1)短壁面地质条件进一步优化支护设计,在保障巷道支护强度的同时适当加大锚杆、索间排距,日进尺由8m提升至10m,支护材料费用节省了25%,人工效率提升了30%。工作面巷道施工完成后立即组织充填作业,节省巷道维护费用的同时也避免了大采高巷道因巷道围岩压力带来的安全隐患。本次充填采用大采高不分层一次充填法,充分利用膏体自然凝固形成的隔离墙,实现了隔离材料近乎零成本,充填效率提升44.4%。
据悉,高河能源是山西省第一批膏体充填开采试点矿井,也是全省第一座“煤炭矸石返井和膏体充填开采”试点项目实施矿井,该项目实施以来,公司集中精兵强将,通过外出对标、优化工艺、提效增效,于2020年10月成功通过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专家组鉴定,项目技术成果达国际领先水平。目前高河能源已经建成全国最大绿色膏体充填开采示范基地,掌握了长壁和短壁两种膏体充填开采技术工艺,具备了100万吨/年膏体充填开采能力。项目实施以来,释放了大量保护煤柱、边角煤等煤炭资源,延长了矿井服务年限,避免了矸石占压土地面积,保护了地下水资源,减少了地面沉降,促进了矿区生态环境建设,同时还培养了一批绿色膏体充填开采技术人才,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保效益。
干在前面,走在先列,高河能源将以实干创新持续推进煤炭智能绿色开采,在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中,积累“高河经验”、做出“高河探索”、开创“高河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