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规对瞒报事故的有关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五十一号,2006年6月29日起施行)

  四、在刑法第一百三十九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一百三十九条之一:“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关于办理危害矿山安全生产安全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高法、高检2007年2月28日颁布,3月1日起施行)

  第六条在矿山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三十九条之一规定的“情节严重”:

  (一)导致事故后果扩大,增加死亡一人以上,或者增加重伤三人以上,或者增加直接经济损失一百万元以上的;

  (二)实施下列行为之一,致使不能及时有效开展事故抢救的:

  1.决定不报、谎报事故情况或者指使、串通有关人员不报、谎报事故情况的;

  2.在事故抢救期间擅离职守或者逃匿的;

  3.伪造、破坏事故现场,或者转移、藏匿、毁灭遇难人员尸体,或者转移、藏匿受伤人员的;

  4.毁灭、伪造、隐匿与事故有关的图纸、记录、计算机数据等资料以及其他证据的;

  (三)其他严重的情节。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三十九条之一规定的“情节特别严重”:

  (一)导致事故后果扩大,增加死亡三人以上,或者增加重伤十人以上,或者增加直接经济损失三百万元以上的;

  (二)采用暴力、胁迫、命令等方式阻止他人报告事故情况导致事故后果扩大的;

  (三)其他特别严重的情节。

  第七条在矿山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实施本解释第六条规定的相关行为,帮助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的,对组织者或者积极参加者,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九条之一的规定,以共犯论处。

  第九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危害矿山生产安全,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依照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一)对不符合矿山法定安全生产条件的事项予以批准或者验收通过的;

  (二)对于未依法取得批准、验收的矿山生产经营单位擅自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不依法予以处理的;

  (三)对于已经依法取得批准的矿山生产经营单位不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而不撤销原批准或者发现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行为不予查处的;

  (四)强令审核、验收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实施本条第一项行为,或者实施其他阻碍下级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履行矿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行为的;

  (五)在矿山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的;

  (六)其他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的行为。

《安全生产领域违法违纪行为政纪处分暂行规定》  (监察部2006年10月30日第8次部长办公会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06年9月26日第23次局长办公会议通过,2006年11月22日起施行)

  第八条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一)未按照有关规定对有关单位申报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中组织审查验收的;

  (二)发现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未按规定采取措施,导致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

  (三)对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瞒报、谎报、拖延不报,或者组织、参与瞒报、谎报、拖延不报的;

  (四)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不及时组织抢救的;

  (五)对生产安全事故的防范、报告、应急救援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6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

  第七十条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本单位负责人。

  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立即如实报告当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不得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

  第七十一条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上报事故情况。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对事故情况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

《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国务院令第302号,2001年4月21日起施行)

  第十六条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后,有关县(市、区)、市(地、州)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和时限立即上报,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报告,并应当配合、协助事故调查,不得以任何方式阻碍、干涉事故调查。

  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后,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及政府有关部门违反前款规定的,对政府主要领导人和政府部门正职负责人给予降级的行政处分。

  《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296号,2000年12月1日起施行)

  第四十六条煤矿发生事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给予警告,可以并处3万元以上1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责令停产整顿;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直至开除的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按照规定及时、如实报告煤矿事故的;

  (二)伪造、故意破坏煤矿事故现场的;

  (三)阻碍、干涉煤矿事故调查工作,拒绝接受调查取证、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的。

特别声明:

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传煤”微信公众号,或点击“期刊群”免费获取科研论文

 
用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传煤”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煤炭行业新鲜资讯,享全方位煤炭科技知识信息服务。
煤科热搜
版本:Bate 1.2

24小时内最火

  • 1煤炭新质生产力培育与高质量发展
  • 2颗粒性质及溶液环境对颗粒-气泡脱附行为的影响机制
  • 3高含碳煤气化细渣浮选行为研究
  • 4基于能流图的山东省能源平衡分析及能源需求预测
  • 5煤液化残渣可溶有机质中杂原子结构片段的赋存特征
  • 6活性炭吸附正丁烷过程传热特性研究
  • 7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和模糊PID的掘进机截割控制系统研究
  • 8受载煤自发渗吸过程水分运移规律及其影响机理
  • 9微纳尺度下浮选颗粒气泡间相互作用行为试验研究
  • 10基于煤粉堵塞的煤体解堵试验研究

24小时内最火

  • 1煤可可的科普之旅|带你了解煤矿含盐矿井水的完美蜕变
  • 2油茶壳改性生物质炭脱除冶炼烟气中砷的研究
  • 3室内电磁波传播衰减统计模型用于矿井的适用性研究
  • 4粉煤灰制备多孔催化材料研究进展
  • 5循环浸水煤系砂岩微结构演变与声发射特征研究
  • 6《煤炭经济研究》2025年第1期 | 戴瀚程编委:建筑能源服务需求对温度变化的响应研究综述
  • 7生成对抗网络算法在电成像测井裂缝空白条带填充中的应用
  • 8基于三维视觉点云的露天矿爆堆体积智能计算方法
  • 9基于退钻过程检测的矿井下钻杆计数方法研究
  • 10山西力推班组安全建设 将责任落实到基层末梢

24小时内最火

  • 1数字矿区
  • 2爆破安全规程
  • 3SCIE
  • 4煤炭行业数字矿区(园区)建设重点推荐案例
  • 5矿山智能化灾害系统
  • 6智慧矿区建设标准
  • 7智慧矿区
  • 8郑彬
  • 9保护煤柱
  • 10井下胶轮车

24小时内最火

  • 1中国矿业大学 化工学院
  • 2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 3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4中煤科工集团唐山研究院有限公司
  • 5河北省煤炭洗选技术创新中心
  • 6西安科技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
  • 7西安科技大学 能源学院
  • 8陕西省矿山机电装备智能检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 9国家能源煤炭高效利用与节能减排技术装备重点实验室
  • 10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来对平台产品吐槽CCAJ有关的所有问题您都可以咨询,全天在线,欢迎反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