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用聚酯纤维柔性网”和“液压支架调移装置”丨新工艺破解瓶颈 新装备提升效能

新安煤矿大力推广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应用,提升工作效率,节约综合成本,降低劳动强度,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11月10日,记者深入新安煤矿16030综采工作面,实地探访“矿用聚酯纤维柔性网”和“液压支架调移装置”的使用情况。

1

支护新工艺——强度“柔中带刚”

记者在现场见到了规格为长74米、宽14米的“矿用聚酯纤维柔性网”,新安煤矿16030综采工作面以3段拼联的方式铺设。它因安全高效、操作方便、效果显著,成为职工交口称赞的“安全网”“保护网”。


按照传统护顶工艺,末采回撤护顶主要采用传统铺挂金属网,每个作业循环均需人工运网、铺网、联网,生产效率低、挂网速度慢、劳动强度大,割煤移架易造成金属网撕裂,严重影响着工作面顶板安全,制约了工作面回撤进度。破碎顶板末采回收时,顶板压力及顶板垮落的重量是铁丝网强度所不能承受的,而高强度柔性网正好弥补了铁丝网的不足。新安煤矿相关技术人员深入了解柔性网的强度、拉断伸长率、阻燃抗静电等相关参数,最终从经济、技术、安全等方面综合考虑,决定在末采快结束时提前铺设柔性网。

“矿用聚酯纤维柔性网”和“液压支架调移装置”丨新工艺破解瓶颈 新装备提升效能

“这种防护网是由高强度、高模量、低蠕变的聚合长丝纤维经纬向整体编织及表面涂层处理制成,根据工作面规格量身制作,特点是网片面积大、成本低,柔韧轻盈、抗拉力强、便于操作。相对使用传统金属网,减少了90%铁丝搭接工作量。在整个工作面回撤期间,该柔性网几乎没有出现破损,漏渣、漏煤量相比减少了80%,有效改善了作业环境,提高了安全系数。”生产科副科长杨强告诉记者。



2

回撤新装备——实现“原地掉头”

新安煤矿采用的“液压支架调移装置”,额定牵引力400KN,主要由引架平台、过渡平台、转向平台、牵引平台、装车平台及相关支顶装置、装车臂、液压控制系统等组成。


工作原理是通过牵引缸的伸缩,带动滑轮及链条将回撤面上的液压支架抽出、调向、摆正,并装上液压支架回撤车,主要采用链条传动代替传统的绞车牵引,可直接在底板上拖拉支架,实现支架“原地掉头”。


记者在现场看到,该“液压支架调移装置”通过两个牵引缸将支架拉向调移平台,由链条传动使支架实现原地90度转弯,再通过两个装车臂把支架调正并拉到装运区域,通过单轨吊整架运出工作面。

“矿用聚酯纤维柔性网”和“液压支架调移装置”丨新工艺破解瓶颈 新装备提升效能

采煤三队队长马鹏飞告诉记者:“这套调移装置最大的特点是可拆分结构,可将该设备分解为4大部分,缩小运输体积,满足矿井入罐尺寸及提升能力的要求,入井到达工作面后可在1小时之内组装完毕。目前我们一班能回撤2至3架液压支架,彻底解决了液压支架回撤困难、危险性大、周期长等难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省时省力、安全可靠。”


“一切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基础条件的创造。新安煤矿在义煤公司的坚强领导下,始终把抓技术、谋创新作为保安全、促发展的根本,在推广应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的同时,坚持高标准起步、高质量推进,不断优化设计,促进管理提升,把创新融入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中,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新安煤矿副矿长段金炼说道。



特别声明:

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传煤”微信公众号,或点击“期刊群”免费获取科研论文

 
用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传煤”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煤炭行业新鲜资讯,享全方位煤炭科技知识信息服务。
煤科热搜
版本:Bate 1.2

24小时内最火

  • 1中美CCUS技术发展与政策体系对比
  • 2三质体智能高频细筛在天地王坡选煤厂粗煤泥改造工程中的应用
  • 3液压支架智能焊接车间制造执行系统研究与应用
  • 4不同装药结构对雷管起爆能力的影响研究
  • 5规模化CCUS−EOR项目技术经济性分析及启示
  • 6空气重介质振动流化床对黑山露天矿细粒煤的分选效果研究
  • 7基于多传感融合的巷道三维空间映射
  • 8煤自燃过程特性及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 9东露天选煤厂原煤提运矿坑车辆计数识别研究
  • 10兰炭与秸秆混合燃料燃烧污染物排放和灰熔融性试验

24小时内最火

  • 1废弃矿井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研究现状与新设计构想
  • 2煤自燃初期低温氧化产热特性及关键结构演变特征
  • 3尾矿资源化利用现状及生态化利用研究进展
  • 4基于光/电催化重整的废弃塑料回收研究进展
  • 5可变气门正时对汽油-氨双燃料发动机燃烧与排放特性的影响
  • 6煤可可的科普之旅|带你了解煤矿含盐矿井水的完美蜕变
  • 7吐哈盆地大南湖煤田西段中侏罗世西山窑组古地理及聚煤模式
  • 8富氧燃烧气氛下废弃物衍生吸附剂脱汞及再生性能
  • 9煤矿地下空间生物质储能及地质保障
  • 10液滴在烟煤表面的润湿特性及驱动机制

24小时内最火

  • 1绿色矿山
  • 2绿色煤矿
  • 3郑传柏
  • 4崔少鹏
  • 5贺提库
  • 6李瑞敏
  • 7鲁光辉
  • 8齐月
  • 9陈新波
  • 10折小江

24小时内最火

  • 1中国煤炭学会
  • 2中国矿业大学 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 3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
  • 4中煤科工集团常州研究院有限公司
  • 5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 北京建筑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北京建筑大学北京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中心
  • 6 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 煤炭加工与高效洁净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7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
  • 8 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 9 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国电电力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10 国能新疆化工有限公司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来对平台产品吐槽CCAJ有关的所有问题您都可以咨询,全天在线,欢迎反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