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发布能源学科及相关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2017年10月19日,在河南省电机工程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上,由河南省科协主办、河南省电机工程学会组织承担《河南能源学科及相关产业发展研究报告》发布会,发布了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完成的研究成果。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产业的发展对全省经济社会影响深远。积极开展河南省能源学科建设,构建政、企、学、研能源研究体系,为能源政策制定提供决策支持,对服务河南能源发展战略具有重大意义。


  《河南能源学科及相关产业发展研究报告》系统阐述了能源学科发展的现状,从政企学研合作、科研平台及团队建设、主要研究进展及成果、能源研究实验室建设等方面详细阐述了河南省当前的能源学科建设情况。报告还对能源各产业的发展形势进行了分析及展望,并就2017年河南省电力需求形势和“互联网+智慧售电”进行了专题研究。


  政、企、学、研协同合作出成效


  《河南省能源学科及相关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指出:河南省能源学科在河南省能源局、河南省能源各行业学会的指导下,依托河南省科学院、郑州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以及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等机构,形成了政、企、学、研多维度研究体系,学科建设已形成新能源技术、能源规划、能源经济、能源供需、能源动力工程、农村可再生能源、节能减排、能源工业可持续发展、能源综合利用等方向。整体来看,河南省能源学科建设在人才培养、研究成果、平台及团队建设等方面取得良好成效。


  目前河南省能源学科建设已建成涵盖博士、硕士、学士授予点一体化能源学科体系,拥有授权博士点4个,硕士点21个,本科专业37个。河南省能源相关学科现有院士6人,教授164人,博士生导师24人,能源相关学科省级学术带头人17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17人。能源学科在建设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多个明确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电气工程、能源动力工程、能源环境、能源经济、化学化工、机电工程、新材料与新能源专业等,其中,郑州大学“电气工程”专业为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利工程”为博士一级学科授权点,“水利水电工程”为博士二级学科授权点;河南理工大学矿业工程专业为一级学科,并授权博士点,设有博士后流动站;河南农业大学设有二级学科“农业电气化及其自动化”;河南科技大学“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专业为河南省重点学科;郑州轻工业学院“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


  在新能源技术领域,河南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有限公司(隶属于河南省科学院)以新能源技术及节能技术为核心,从事生物质能源、化学清洗、太阳能利用等相关研究。


  在能源规划领域,河南省能源规划研究中心主要从事大中型发电、变电和送电等电力工程的勘测设计、技术咨询等业务。研究中心依托的河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已成为专业配置齐全、设计技术精湛、人才队伍优良的全国勘察设计综合实力百强、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之一。


  在能源环境领域,郑州大学聚焦节能减排、环境污染与控制研究,在唐孝炎院士的指导下,经过几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形成一支相当规模的科研队伍。在生物质可再生资源利用、节能减排研究和环境污染与控制等方面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优势研究领域和创新团队。


  在农村可再生能源领域,河南农业大学以服务于“农业、农村、农民”为研究目的,以农村可再生能源高品位转化为特色,立足我国农村实际情况,着重解决农村可再生能源与技术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装备开发。


  在能源动力工程领域,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拥有热能与动力工程河南省特色专业,水力发电动力工程教学团队河南省优秀教学团队,多年来学院一直坚持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主持完成了多项水电动力工程、电厂动力工程、电力工程、水电站及电厂自动化、工业自动化等科研和工程项目。


  在能源供需领域,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聚焦基于4E大数据驱动的能源经济关系分析、电力经济关系分析、能源供需分析、电力供需分析、能源-经济-电力-环境多维度建模研究。


  在能源经济领域,3E研究科技创新团队,是以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为主,包含来自河南省十多所高校、企业单位科研院所等在内的60余名科研人员的开放、协同的民间学术研究团队,聚焦能源经济与能源发展战略;能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与系统建模研究。


  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曹奎告诉记者:“河南省的能源学科建设充分结合本省的资源禀赋情况和学科的传统特点及优势,已经初步培育了结构合理、教科研能力强、团队协作、开拓创新的学科队伍,在年龄、职称、学历结构上形成了比较合理的发展梯队。”


  能源学科建设助力河南省能源产业发展


  《河南省能源学科及相关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指出: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及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河南省在保持传统优势能源学科良性发展的同时,能源经济、能源环境以及新能源技术等学科也在蓬勃发展,助推河南省能源产业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模式转变,提升能源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实现能源战略以清洁转型。


  伴随着能源学科在各领域的不断深入,支撑了河南省主动转变能源发展方式,坚持能源安全底线、生态保护红线,保障了能源供需的平稳有序,能源发展呈现出需求有效控制、结构不断优化、效率持续提升的向好态势。2016年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增长2.8%,较“十二五”年均增速低1.7个百分点,传统高载能行业能源消费增速放缓,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低能耗、高附加值行业已经成为支撑能源消费增长的重要力量;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比稳步下降,非化石能源占比持续上升。2000年以来,煤炭占比下降了11个百分点,非化石能源占比上升了4.8个百分点;节能减排方面,全省万元GDP能耗下降6.6%,18个省辖市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上升3.4个百分点;去产能方面,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初见成效,企业库存明显下降,商品煤价格稳步回升。总体上看,在学科体系的建设、支持下,低碳发展、绿色转型已经成为河南能源发展的主题。


  未来,河南将紧扣能源革命新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持续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在生产端优化能源生产结构,推动化石能源的安全清洁生产和新能源的规模化发展,积极引入区外能源,构建以铁路网、公路网、油气管网、现代电网为支撑的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保障体系,在消费端推广节能技术,稳步推进以电代煤、以气代煤等,不断提升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提升能源整体利用效率。


  2017年河南电力供需继续保持宽松态势


  《河南省能源学科及相关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指出,2017年1-8月,受工业生产持续向好、度夏期间持续高温影响,河南省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7.6%,增速较去年同期提高3.8个百分点;全社会最大负荷实现6039万千瓦,同比增长10.8%。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教授级高工余晓鹏告诉记者:“极端高温是今年电力需求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7月份河南省平均气温29.2℃,比去年同期偏高1.5℃,较常年同期偏高2.2℃,为1961年来同期第四高值。经测算,2017年夏季,受河南省极端高温影响,增加了68.9亿千瓦时降温电量,增加了400万千瓦降温负荷。”2017年河南电力需求将保持稳步增长态势。预计全年全社会用电量为3150-318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4%-6.4%。


  余晓鹏还告诉记者:今年电力供需继续保持宽松态势。预计全省火电机组平均利用小时3964小时左右,同比提高111小时。由于新能源装机的投运,全省发电机组设备利用小时数进一步下降,平均利用小时3644小时,同比下降19小时。


  “互联网+”智慧售电将成为新的商业模式


  《河南能源学科及相关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指出“互联网+”智慧售电将是对传统电力能源企业价值链的系统重构,是对电力能源生态体系、商业模式和服务模式的变革。


  《河南能源学科及相关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提出从“云、网、端”三个维度构建“互联网+”智慧售电的基础设施,采用电力物联网、大数据技术,用电模式识别、多能协同优化、精准调度、用户画像等互联网技术实现智慧售电。报告还指出了互联网环境下电力消费变革产生的多种新业态、新模式和新价值,将对售电服务新业态从业者提供创新启发。


  余晓鹏说:“在互联网环境下的电力消费生态体系下,电网平台是能源消费体系的核心,它不仅是一个电能交易中心平台,更重要的是一个用电大数据、交易大数据、用户行为大数据汇聚与智能分析的平台,可提供虚拟交易空间和互动环境,制定商业模式和交易规范,以推动电能消费模式变革。”


特别声明:

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传煤”微信公众号,或点击“期刊群”免费获取科研论文

 
用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传煤”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煤炭行业新鲜资讯,享全方位煤炭科技知识信息服务。
煤科热搜
版本:Bate 1.2

24小时内最火

  • 1煤炭新质生产力培育与高质量发展
  • 2颗粒性质及溶液环境对颗粒-气泡脱附行为的影响机制
  • 3高含碳煤气化细渣浮选行为研究
  • 4基于能流图的山东省能源平衡分析及能源需求预测
  • 5活性炭吸附正丁烷过程传热特性研究
  • 6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和模糊PID的掘进机截割控制系统研究
  • 7煤液化残渣可溶有机质中杂原子结构片段的赋存特征
  • 8微纳尺度下浮选颗粒气泡间相互作用行为试验研究
  • 9宁东煤气化细渣及其碳灰分离产物物理化学性质
  • 10基于高速动态摄像的气泡铺展过程动力学行为

24小时内最火

  • 1煤可可的科普之旅|带你了解煤矿含盐矿井水的完美蜕变
  • 2露天煤矿周边沟壑排土填沟造地协同开采治理技术模式
  • 3边缘感知增强的煤矿井下视觉SLAM方法
  • 4基于三维视觉点云的露天矿爆堆体积智能计算方法
  • 5油茶壳改性生物质炭脱除冶炼烟气中砷的研究
  • 6生成对抗网络算法在电成像测井裂缝空白条带填充中的应用
  • 7基于退钻过程检测的矿井下钻杆计数方法研究
  • 8粉煤灰制备多孔催化材料研究进展
  • 9循环浸水煤系砂岩微结构演变与声发射特征研究
  • 10燃用高碱煤锅炉积灰结渣模型与数值模拟研究现状及进展

24小时内最火

  • 1智能矿山数量
  • 2能源经济
  • 3液压液力气动密封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
  • 4公文
  • 5谢郁馥
  • 6侧向支撑压力计算
  • 7理论计算
  • 8侧向支撑压力
  • 9侧向支撑压力 理论计算
  • 10侧向支撑压力理论计算

24小时内最火

  • 1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2中国矿业大学 化工学院
  • 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 4国家能源煤炭高效利用与节能减排技术装备重点实验室
  • 5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 6中煤科工集团唐山研究院有限公司
  • 7河北省煤炭洗选技术创新中心
  • 8中煤科工清洁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9国家煤炭质量检验检测中心
  • 10太原理工大学 矿业工程学院

来对平台产品吐槽CCAJ有关的所有问题您都可以咨询,全天在线,欢迎反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