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能乌海能源:智能采煤探新路

国能乌海能源:智能采煤探新路

走进国能乌海能源老石旦煤矿宽敞明亮的智能化生产指挥中心,由几十块液晶显示屏拼接起来的视频墙上,各重点区域的实时监控画面实现全覆盖,入井人员信息、生产设备参数等情况一览无遗,根据透明地质保障系统实时监测到的井下地质信息,操作人员轻点鼠标,即可实现百米井下安全可靠的采煤截割作业……

国能乌海能源:智能采煤探新路

乌海能源是有着66年开采历史的煤炭老企业。近年来,为改变矿井装备水平低、生产效率低、安全保障水平低等问题,全面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以创新驱动为抓手,大力推进智能化矿井建设,分层分类建成复杂地质条件下厚煤层智能化工作面、5G+音视频智能综放工作面、大倾角智能综放工作面,在集团公司和煤炭行业形成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成功经验,“基于音视频的放顶煤煤矸智能识别技术”成为全国首个应用实例,智能综放、厚煤层智能综采荣获全国煤矿采煤工作面智能创新大赛一等级,探索出一条智能采煤新路径。

国能乌海能源:智能采煤探新路

“通过采集现场放煤声音,利用智能算法识别煤与矸石,实现智能化、自动化管控,既降低现场人工投入,又避免矸石损坏设备造成事故,增效、保安作用明显。”老石旦煤矿综放队队长赵艺介绍说。

国能乌海能源:智能采煤探新路

该矿建成的5G全覆盖的矿井无线通讯系统是集团首例,目前已开发的5G+应用场景有:智能视频、智能矿灯、全景工作面、AI 智能分析系统等,可对语音、视频、数据全面承载,应用于井上下采、掘、运、排、通等环节。基于音视频放顶煤智能煤矸识别技术只是5G应用的一个示例。利用灾害监测数据的特征图谱构建技术部署瓦斯、风速、风向、粉尘等传感器强化灾害精准感知能力,融合隐患闭环、一通三防等安全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全面感知、动态辨识、协同控制的灾害精准预警,解决水、火、瓦斯、顶板、粉尘等灾害问题。建成生产全流程感知系统,对综放工作面进行实时监控和全景覆盖,智能识别设备异常情况和人员违规,确保生产稳定运行。建成GIS平台和数字孪生系统,接入瓦斯、水文监测数据,引进最新的探测、监测、预测及预警等技术手段,形成高精度动态化三维透明地质模型,支撑煤矿智能化采掘两条作业线高效运转。

国能乌海能源:智能采煤探新路

“各矿井地质结构不同、环境各异,我们因地制宜,实行一矿一策,确保智能采煤落地开花、结出硕果。”乌海能源机电动力部李富强对智能化矿山建设全程跟进,艰难前行的每一步都铭记于心。

国能乌海能源:智能采煤探新路

针对利民公司I030905综采工作面冒顶片帮、地质结构复杂等问题,乌海能源采用时空关联分析技术,对煤层起伏、地质构造、煤层厚度进行超前综合探查,动态修正三维地质模型;开发一体化监控技术,建立采煤机运行状态监测及健康管理系统,实现各类业务系统数据存储与共享,实现地质透明化、三维可视化、采煤机自主截割。

国能乌海能源:智能采煤探新路

公乌素煤业公司大倾角智能综放工作面开采难度大、技术要求高。乌海能源利用红外线位置传感器实时与位置编码器互相校验,为支架自动跟机提供可靠位置信息。通过安装双目光纤摄像仪对胶带机带面图像进行采集,采用三维视觉原理计算煤量及跑偏量。开展随采地震探测技术研究,及时发现应力集中区。安装通风监测设备,对工作面风门、风窗等设施进行智能调控。通过一系列技术措施,实现“自动控制为主、远程干预为辅”的自动化生产模式。

国能乌海能源:智能采煤探新路

目前,乌海能源智能采煤成效凸显。生产现场安全系数显著增加,作业环境得到极大改观,职工劳动强度大为降低,单班生产作业人数减少10-20人,综采工作面进刀效率由原来的每刀20分钟减少至6.5分钟,大倾角综放工作面由原先割煤、放煤共计1个小时优化成40分钟。(付兰伟  刘洋)

特别声明:

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传煤”微信公众号,或点击“期刊群”免费获取科研论文

 
用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传煤”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煤炭行业新鲜资讯,享全方位煤炭科技知识信息服务。
煤科热搜
版本:Bate 1.2

24小时内最火

  • 1中美CCUS技术发展与政策体系对比
  • 2三质体智能高频细筛在天地王坡选煤厂粗煤泥改造工程中的应用
  • 3规模化CCUS−EOR项目技术经济性分析及启示
  • 4液压支架智能焊接车间制造执行系统研究与应用
  • 5不同装药结构对雷管起爆能力的影响研究
  • 6TBS粗煤泥分选机及应用
  • 7基于数字孪生的多功能煤矿四足机器人实验系统设计
  • 8水源热泵技术应用于深部矿井热害治理−以贵州锦丰金矿为例
  • 9空气重介质振动流化床对黑山露天矿细粒煤的分选效果研究
  • 10基于多传感融合的巷道三维空间映射

24小时内最火

  • 1废弃矿井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研究现状与新设计构想
  • 2煤自燃初期低温氧化产热特性及关键结构演变特征
  • 3尾矿资源化利用现状及生态化利用研究进展
  • 4基于光/电催化重整的废弃塑料回收研究进展
  • 5可变气门正时对汽油-氨双燃料发动机燃烧与排放特性的影响
  • 6煤可可的科普之旅|带你了解煤矿含盐矿井水的完美蜕变
  • 7吐哈盆地大南湖煤田西段中侏罗世西山窑组古地理及聚煤模式
  • 8富氧燃烧气氛下废弃物衍生吸附剂脱汞及再生性能
  • 9煤矿地下空间生物质储能及地质保障
  • 10液滴在烟煤表面的润湿特性及驱动机制

24小时内最火

  • 1绿色矿山
  • 2绿色煤矿
  • 3郑传柏
  • 4崔少鹏
  • 5贺提库
  • 6李瑞敏
  • 7鲁光辉
  • 8齐月
  • 9陈新波
  • 10折小江

24小时内最火

  • 1中国煤炭学会
  • 2中国矿业大学 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 3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
  • 4中煤科工集团常州研究院有限公司
  • 5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 北京建筑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北京建筑大学北京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中心
  • 6 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 煤炭加工与高效洁净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7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
  • 8 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 9 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国电电力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10 国能新疆化工有限公司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来对平台产品吐槽CCAJ有关的所有问题您都可以咨询,全天在线,欢迎反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