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器”有了精准“热合术”——记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超大直径/超大壁厚压力容器局部热处理关键技术及应用

编者按 近日,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印发2023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名单,共282个项目(人选)获奖。多项石油和化工行业的技术成果位列其中。今日起推出《2023山东科学技术奖成果展示》系列报道,遴选部分突出的科技成果进行展示,与读者共飨。


  今年4月,中国一重公司研制的3000吨级浆态床锻焊加氢反应器实现批量交付。这台反应器重达3037吨,总体长度为70.7米,外径为6.15米,壁厚为0.32米,是目前全球单体重量最大的锻焊加氢反应器。这一国之重器再次刷新了世界锻焊加氢反应器的极限制造纪录,也标志着我国在超大吨位石化装备制造技术领域继续领跑国际先进水平。而打破制造瓶颈的局部热处理技术就来自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蒋文春教授团队牵头完成的超大直径/超大壁厚压力容器局部热处理关键技术及应用。近日,该项目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瞄准世界难题“瓶颈点”

  近十年,压力容器作为支撑石化、核电等能源工业的关键装备,逐渐向超大直径、超大壁厚等极端尺寸发展。

  超级加氢反应器是一种应用于石化行业的重型利器,是石化工艺制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关键设备。由于巨大的体积和复杂的制造工艺要求,超级加氢反应器长久以来都是重型装备制造领域的难题之一。我国在重型装备制造业也一直面临着技术引进的行业壁垒,严重阻碍我国重型装备制造业发展。

  蒋文春说,大型压力容器因壁厚、直径大、拘束强,产生更大焊接残余应力,而其体积大无法整体热处理,只能局部热处理。国内外现有局部热处理技术均无法适应大型化的需求,难以有效消除残余应力,极易引发应力腐蚀开裂、泄漏,甚至爆炸事故。据统计,石化行业应力腐蚀开裂占整个腐蚀失效的40%,每年损失数百亿元。

  如何通过局部热处理精准调控残余应力是制约大型压力容器本质安全及高质量制造的世界难题,需要突破的瓶颈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缺乏精准高效的焊接热处理残余应力计算理论;二是缺乏可靠的残余应力现场无损测试方法来评价局部热处理效果;三是缺乏温度—应力—变形协同调控技术来有效降低残余应力。

  针对三道“卡脖子”瓶颈,蒋文春教授团队依托国家重点研发等项目,经十余年潜心研发,取得了大型压力容器局部热处理技术的重大突破,并成功应用于3000吨超级加氢反应器制造中。

  突破热处理术“创新点”

  蒋文春教授团队形成的“计算理论—测试评价—调控制造”的大型压力容器局部热处理技术体系,实现了技术和装备的自主研发,经实际应用考核表明,核心指标均超国际同类技术。该体系创新点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开发焊接及热处理残余应力高精度高效率计算理论模型,揭示了局部热处理过程应力/变形演变机制,解决了调控没有理论依据的难题;提出耦合“稳态传热—固态相变”的残余应力精准计算模型,建立了基于面内集成热源的稳态高效计算方法。相比传统热力耦合瞬态计算方法,该体系残余应力计算精度提高 30%,计算效率提高60%。

  第二,首创焊接残余应力压入能量差法测试理论和方法,研发了便携式现场测试装备,解决了热处理调控效果无评价依据的难题;提出了异形压头正交两次压入测试理论模型,发明了毫微尺度压入曲线精准测试方法及便携式测试装备,压入载荷分辨率 0.1牛、压入深度分辨率0.1纳米、主机高300毫米、重3千克,实现了双向焊接残余应力现场无损测试“0到1”的突破。

  第三,首创主副加热局部焊后热处理技术,解决了局部热处理温度不均匀、应力难消除的国际难题;提出分布式热源局部热处理新方法,建立主副加热设计准则,发明电磁感应加热步进式控温新方法,研制了厚壁设备电磁感应加热成套装备,处理壁厚突破352毫米,均温区温差控制在±10℃,残余应力降低70%以上,比现有局部热处理方法提高40%。

  打造国之重器“支撑点”

  经专家鉴定,这一大型压力容器局部热处理技术体系,整体国际先进,计算和测试达国际领先。该成果制定国家标准和团体标准各1项,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 28件、美国发明专利3件,出版专著4部,登记软件著作权17件,发表SCI论文94篇。

  该锻焊加氢反应器的问世,标志着我国在石油加工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该技术除已成功应用于首台3000吨超级浆态床加氢反应器外,还助力于全球最大2000吨级煤直接液化反应器、“玲龙一号”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等核电、石化产业的“国之重器”;为中国石化青岛炼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1000万吨大炼油、中国石化齐鲁分公司炼化一体化项目等的千余台大型反应器、塔器、换热器,提供了高可靠制造与服役技术保障,并支撑建成全国多个千万吨级炼油项目和多个百万千瓦核电站,保障了国家能源安全,对推动国家重大能源战略的实施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蒋文春说,该技术还支撑“国和一号”钢制安全壳、全球最大2400吨沸腾床加氢反应器等大型容器制造,产品最大直径、壁厚分别突破43米、352毫米,产品出口美国及新加坡、伊朗等国家。


特别声明:

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传煤”微信公众号,或点击“期刊群”免费获取科研论文

 
用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传煤”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煤炭行业新鲜资讯,享全方位煤炭科技知识信息服务。
煤科热搜
版本:Bate 1.2

24小时内最火

  • 1中美CCUS技术发展与政策体系对比
  • 2三质体智能高频细筛在天地王坡选煤厂粗煤泥改造工程中的应用
  • 3国有大型煤炭企业“7+1+1"智能矿山建设顶层设计与实践
  • 4规模化CCUS−EOR项目技术经济性分析及启示
  • 5液压支架智能焊接车间制造执行系统研究与应用
  • 6不同装药结构对雷管起爆能力的影响研究
  • 7氮氧化物与挥发性有机物协同催化净化进展
  • 8基于数字孪生的多功能煤矿四足机器人实验系统设计
  • 9空气重介质振动流化床对黑山露天矿细粒煤的分选效果研究
  • 10基于多传感融合的巷道三维空间映射

24小时内最火

  • 1废弃矿井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研究现状与新设计构想
  • 2煤自燃初期低温氧化产热特性及关键结构演变特征
  • 3尾矿资源化利用现状及生态化利用研究进展
  • 4基于光/电催化重整的废弃塑料回收研究进展
  • 5煤可可的科普之旅|带你了解煤矿含盐矿井水的完美蜕变
  • 6可变气门正时对汽油-氨双燃料发动机燃烧与排放特性的影响
  • 7吐哈盆地大南湖煤田西段中侏罗世西山窑组古地理及聚煤模式
  • 8煤矿地下空间生物质储能及地质保障
  • 9富氧燃烧气氛下废弃物衍生吸附剂脱汞及再生性能
  • 10液滴在烟煤表面的润湿特性及驱动机制

24小时内最火

  • 1淮北矿业集团公司朔里煤矿!安徽淮北235054
  • 2机械加工工艺方案设计与实施
  • 3武增强
  • 4金珠鹏
  • 5吴喜昌
  • 6王仲实
  • 7董玉光
  • 8采动上覆瓦斯卸压运移的“三带”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 9基于改进OTSU算法的采煤沉陷耕地作物绝产边界识别
  • 10矿山生态修复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策略

24小时内最火

  • 1中国煤炭学会
  • 2中国矿业大学 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 3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
  • 4中煤科工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 5 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 煤炭加工与高效洁净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6 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 7 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国电电力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8 国能新疆化工有限公司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9 山东博选矿物资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亭南选煤厂 Tingnan coal preparation plant of Shandong Boxuan Mineral Resources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 10 山西焦煤汾西矿业集团水峪煤业公司选煤厂 丹东东方测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来对平台产品吐槽CCAJ有关的所有问题您都可以咨询,全天在线,欢迎反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