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P:2040年中国将占据全球煤炭需求量的40%

《BP世界能源展望(2018年版)》(以下简称“《展望》”)中文版4月11日在北京发布。《展望》指出了2040年前全球能源转型的推动力以及关键的不确定性因素。


“渐进转型”情景假定政府政策、技术和社会偏好的演变方式及速度将与过去类似,该情景预测:


发展中经济体对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将推动全球能源需求增加三分之一。


到2040年,全球能源结构将呈现最为多元化的态势,石油、天然气、煤炭和非化石燃料各占四分之一。


可再生能源以五倍速度增长,是目前增速最快的能源,约占一次能源的14%。


石油需求在《展望》期内持续增长,最后几年趋于平稳。


天然气需求增长强劲,超过煤炭成为第二大能源来源。


石油和天然气占据世界能源半壁河山。


全球煤炭消费趋于平稳,中国煤炭消费已经见顶。


电动汽车数量增长至汽车保有量的15%左右,但会凭借更高的使用强度占据乘用车行车公里数的30%。


碳排放继续上升,因此需采取一整套行动,彻底改变过去的局面。


燃料分析

“到2040年,石油、天然气、煤炭和非化石能源将各占世界能源的四分之一左右,超过40%的能源需求增长将来自可再生能源。”BP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戴思攀解释道。


石油需求将在《展望》期内持续增长,最后几年趋于稳定。所有需求增长均来自新兴经济体。在《展望》期内的早期阶段,美国致密油是供给增长的驱动力;随着中东生产商采取扩大市场份额的战略,欧佩克将从21世纪20年代后期成为供给增长的主力。交通运输业依然是全球石油需求大户,占整体增长的一半以上。交通运输业的能源需求增长将在《展望》期内的末期阶段趋于平缓,大都来自非公路(主要是航空、海运和铁路)和卡车领域,汽车和摩托车的用油需求则有小幅增长。2030年之后,石油需求增长的主要来源是非燃烧部门,特别是作为石化产品的原料。


天然气在此期间增长强劲,驱动力包括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发展以及工业化和电力需求水平的不断上升、煤转气的持续推进,以及北美和中东地区低成本能源供应的不断增加。到2040年,美国在全球天然气产量中的占比将接近四分之一,全球液化天然气供应量将增加一倍以上。液化天然气供应量的持续增长将大幅推高全球天然气的供应量,液化天然气将在21世纪20年代初超过区域间管道气运输量。


《展望》期内的煤炭消费量趋于平稳,中国和经合组织消费量的减少将会被印度及其他新兴亚洲经济体需求的增加所抵消。中国仍是最大的煤炭市场,到2040年将占据全球煤炭需求量的40%。


可再生能源增长超过400%,占全球发电量增长的50%以上。风能和太阳能的竞争力日益增强,使得这一强劲增长成为可能。补贴制度到21世纪20年代中期会逐步取消,可再生能源相对于其他燃料的竞争力日益增强。中国是最大的增长来源,其可再生能源的增长量将超过经合组织国家的总和;印度到2030年将会成为第二大增长来源。


行业分析

电力占一次能源需求增长的近70%。用于发电的燃料结构将发生重大转变,可再生能源蚕食份额的速度将超过其他任何一种能源,到2040年将从现在的7%增长至25%左右。即便如此,煤炭到2040年仍是发电的最大能源来源。


尽管交通运输需求总量将增长超过一倍,但交通运输对能源的需求量仅增长25%,由此说明车辆效率将快速提升。尽管替代燃料越来越普及(特别是天然气和电力),交通运输业仍会以石油为主导(2040年约占85%)。


本期《展望》认为,电动汽车的数量及每辆车的使用强度是衡量电力在交通领域的渗透程度的最佳标准。在“渐进转型”情景中,到2040年电动汽车总量将超过3亿辆,仅占全球汽车保有量(近20亿辆)的15%左右。然而,同样考虑到电动汽车的使用强度,以电力驱动的乘用车行车公里数份额将会超过30%。《展望》指出,全自动汽车与共享汽车共同发力将能大幅提升电动汽车的使用强度。


2040年之前的这个时期,一个关键的不确定因素是电动汽车销售的增长速度。为评估这种不确定因素的重要性,《展望》还探讨了全球自2040年起禁售内燃机汽车的情景。与“渐进转型”情景相比,该情景下每天的液体燃料需求量将会减少约1000万桶;但即便如此,“内燃机禁令”情景中2040年的石油需求量仍高于2016年。


“有人认为电动汽车的快速增长将导致石油需求崩溃,然而,即便电动汽车增长速度再快,这种观点也无法得到基本数据的支撑。”BP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戴思攀解释说。“即使在内燃机禁令和极高效率标准的情景中,2040年的石油需求量仍高于今天的石油需求量。”


包括燃料的燃烧和非燃烧使用在内,工业能源需求约占能源消费增长的一半。


效率提高将会促使工业能源需求增长放缓(不包括非燃烧领域),主要原因是中国正在减少能源密集型服务,朝着面向消费者的行业过渡。中国能源需求增长放缓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被低收入经济体(包括印度和非洲)持续增加的能源需求所抵消。


非燃烧使用燃料,特别是作为石化产品的原料,是石油和天然气总体需求中增长最快的部分。非燃烧使用燃料的增长速度几乎会达到其他工业用途的两倍,尽管相对于过去,使用某些产品(特别是一次性塑料制品和包装)的环境压力会大幅抑制这一增长势头。石油占非燃烧能源使用量增长的近三分之二,其余大部分是天然气。


区域分析

所有能源消费增长都出现在快速增长的发展中经济体:到2040年,中国和印度将会占据全球能源需求增长的半壁河山。在此期间,随着中国向更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模式过渡,其能源增长将会放缓。印度的需求增长放缓并不明显,该国将在21世纪30年代初超越中国,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能源市场。在《展望》期末,非洲在推动能源需求方面也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2035年至2040年其对全球需求增长的贡献率将高于中国。


中国相关数据:到2040年中国将占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24%,占全球净增长量的27%。


中国的能源结构持续演变,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占比将从2016年的62%下降至2040年的36%。可再生能源迅速扩张,将从2016年的3%攀升至2040年的18%,届时占全球可再生能源的31%。《展望》同时预测,中国将在2026年左右实现碳排放达峰。


“中国正值能源低碳转型的关键时期,”BP中国区总裁杨筱萍指出,“我们希望借助BP进入中国45年来累积的深厚行业经验以及全球领先的技术专长,继续积极参与并助力中国加速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全面建设。”


碳排放

在《展望》的“渐进转型”情景中,到2040年碳排放将增加10%。虽然这远低于过去25年的增长速度,但仍高于为实现巴黎承诺所需达到的降幅。


因此《展望》还探讨了一个“更快的转型”情景,其能够实现与国际能源署“可持续发展情景”相同的碳排放大幅下降程度,即到2040年碳排放将比2016年下降近50%。相对于“渐进转型”情景,这种情景中额外的减排量大部分来自发电,到2040年这个行业接近完全脱碳。


“我们需脱离过去,实现决定性的突破。”BP集团首席执行官戴德立总结道。“在BP,我们仍认为必须将碳定价作为一个关键因素,因为它能激励各方发挥作用,诸如更有效利用能源的消费者以及提供更多低碳能源的生产者。”


来源:BP官网、国际石油经济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BP世界能源展望》2018年版报告全文


特别声明:

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传煤”微信公众号,或点击“期刊群”免费获取科研论文

 
用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传煤”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煤炭行业新鲜资讯,享全方位煤炭科技知识信息服务。
煤科热搜
版本:Bate 1.2

24小时内最火

  • 1新型煤化工产业生态化发展的政策分析、技术路径研究
  • 2遥感影像水体识别研究进展及热点分析
  • 3多孔有机框架结构及其衍生物的CO2吸附性能研究进展
  • 4低阶煤选择性热萃取及产物分析研究进展
  • 5ESG表现、绿色技术创新和短期财务绩效
  • 6受载煤自发渗吸过程水分运移规律及其影响机理
  • 72022中国煤矿智能化发展报告
  • 8庆华烟煤有机显微组分化学链气化反应特性及动力学分析
  • 9突水系数60年:面临困境及发展方向
  • 10高碳资源利用演化及低碳化实现的途径

24小时内最火

  • 1露天矿采剥作业链安全智能协同成套技术研发与应用
  • 2《洁净煤技术》2025年第02期封面
  • 3煤可可的科普之旅|带你了解煤矿含盐矿井水的完美蜕变
  • 4《洁净煤技术》2025年第02期目次
  • 5薄煤层无人化智能开采控制技术研发与应用
  • 62024年煤矿智能化重大进展发布会暨技术经验交流会成功召开
  • 7煤矿安全隐患AI 视频智能辅助监管监察技术研发与应用
  • 8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邓志刚研究员|冲击地压煤层智能安全高效开采系统架构与关键技术
  • 9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赵善坤研究员|坚硬厚顶板岩层定向长钻孔水力压裂防冲技术及应用
  • 10安徽理工大学:蔡峰教授研究团队|表面活性介质对中阶煤甲烷吸附关键官能团的影响研究

24小时内最火

  • 1覆岩隔离注浆浆液泌出水去向
  • 2浆液泌出水去向
  • 3覆岩隔离注浆
  • 4覆岩隔离注浆含水层水位
  • 5沿空巷道的底鼓的力学机理
  • 6煤炭标准
  • 7纳米碳肥
  • 8煤基纳米
  • 9煤矿轨道式巡检机器人结构设计
  • 10曹光明

24小时内最火

  • 1中煤科工集团唐山研究院有限公司
  • 2河北省煤炭洗选技术创新中心
  • 3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 4西安科技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
  • 5陕西省矿山机电装备智能检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 6中国矿业大学 矿业工程学院
  • 7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8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9西安科技大学 能源学院
  • 10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来对平台产品吐槽CCAJ有关的所有问题您都可以咨询,全天在线,欢迎反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