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巷开采技术将引领煤矿新革命

   随着煤炭开采不断延伸,煤炭开采难度与风险也在逐步增加。虽然我国煤炭工业在高精勘探、采掘自动化、系统集控等技术方面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但与世界先进技术和装备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

 
    2014年以来,中煤能源集团在中国工程院支持下,联合产学研优势力量,相继对切顶留巷和无巷开采进行了探索与实践,提出了无巷开采技术理论体系。
 
    从多巷开采到无巷开采
 
    “目前,我国以井巷为标志,传统的多巷、多煤柱的采矿设计、工程建设、生产布局、开采模式未改变,采掘深度分离、先掘后采的管理模式也未改变,随之带来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中煤能源集团总工程师、副总裁祁和刚在中国工程院咨询研究项目中期评议会上说。
 
    祁和刚指出,传统的多巷、多煤柱开采布局不仅投资成本高,资源浪费大,系统复杂多变,防灾抗灾能力弱,而且采动不充分对环境影响较大。
 
    “按照每年生产34亿吨原煤统计,万吨掘进率按30米至40米计算,全国每年需掘进巷道约1300万米,而34亿吨原煤每年区段煤柱资源浪费约3亿吨,超1000亿元。”祁和刚说。
 
    2014年,以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安、何满潮为代表的科研团队提出无巷开采的构想,构建从掘巷到留巷、从多巷到少巷、从少巷到无巷的开采技术体系。
 
    据了解,无巷开采技术体系构想能够实现由传统先掘后采、边掘边采的复杂管理模式向新型采掘合一、高效速成的新型管理模式转变;实现由人员分散、设备散乱的多巷式粗放管理模式向人员集中、设备集中、自诊自管的少巷式精细管理模式转变。
 
    为了进一步证明这个构想,中煤能源集团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合作,在该集团的4个矿区5处煤矿21个工作面进行了相关技术试验,收到了预期效果。
 
    从构想到实践
 
    2015年9月,中国工程院咨询研究项目“煤矿开采技术管理的变革”立项,其中包括井工煤矿无巷开采技术变革研究。该研究以煤矿井下回采工作面无巷开采为核心,结合地质、采矿工程、机械制造等专业知识,研发了无巷开采关键技术与成套装备,并进行工程示范。
 
    “此项研究提出基于无巷开采模式的主动岩层控制理论与方法,揭示了岩层移动特征、采动应力场时空演化规律及卸压机理。”祁和刚说,“为此,项目组先后研发了可视化三维地质导航技术、切顶自成巷‘三位一体’技术、无巷开采成套装备、安全保障技术等关键技术与装备。”
 
    祁和刚介绍,无巷开采是以可视化三维地质导航为基础,确定无巷开采采区设计与划分,沿采区布置边界导巷,构建无巷开采系统,利用切顶自成巷技术与成套装备,依次进行采煤留巷和切顶成巷。
 
    切顶成巷之后,项目组采用无巷开采双向分流卸压机理,使沿空覆岩压力向煤壁和切落岩体方向产生双向分流,形成双支点模式,将留巷处于低应力场的卸压区,无煤柱应力集中影响,将多次采动变为一次扰动,从而控制沿空巷道产生的小矿压和微变形。同时运用恒阻锚岩梁理论,形成具有高预紧力、高恒阻、自适应让压的低位锚体组合梁—基本顶岩梁自平衡结构,从而控制无巷开采顶板稳定恒阻变形。
 
    2016年9月到12月,中煤西北能源公司南梁煤矿成功开展了国内外首个无巷开采技术试验。试验期间,项目组完成了采、切、留工序以及装备性能测试、工艺优化调整,研究分析了采后压力规律与特征,达到了预期目标。
 
    南梁煤矿30104工作面累计推进长度400米,平均单日进刀3.2米,达到了年产百万吨水平。
 
    “试验过程中,南梁煤矿少掘了一条顺槽,多采了一个煤柱,成本降幅达37%以上。”祁和刚说,“与此同时,我们将切顶留巷和无巷开采技术列入‘十三五’科技规划中。到‘十三五’末,我们要力争对‘双突’矿井和千米深井强冲区域的切顶留巷、无巷开采技术进行应用与推广。”


特别声明:

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传煤”微信公众号,或点击“期刊群”免费获取科研论文

 
用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传煤”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煤炭行业新鲜资讯,享全方位煤炭科技知识信息服务。
煤科热搜
版本:Bate 1.2

24小时内最火

  • 1新型煤化工产业生态化发展的政策分析、技术路径研究
  • 2遥感影像水体识别研究进展及热点分析
  • 3多孔有机框架结构及其衍生物的CO2吸附性能研究进展
  • 4低阶煤选择性热萃取及产物分析研究进展
  • 5ESG表现、绿色技术创新和短期财务绩效
  • 6受载煤自发渗吸过程水分运移规律及其影响机理
  • 72022中国煤矿智能化发展报告
  • 8庆华烟煤有机显微组分化学链气化反应特性及动力学分析
  • 9突水系数60年:面临困境及发展方向
  • 10高碳资源利用演化及低碳化实现的途径

24小时内最火

  • 1露天矿采剥作业链安全智能协同成套技术研发与应用
  • 2《洁净煤技术》2025年第02期目次
  • 3《洁净煤技术》2025年第02期封面
  • 4煤可可的科普之旅|带你了解煤矿含盐矿井水的完美蜕变
  • 5薄煤层无人化智能开采控制技术研发与应用
  • 6煤矿安全隐患AI 视频智能辅助监管监察技术研发与应用
  • 72024年煤矿智能化重大进展发布会暨技术经验交流会成功召开
  • 8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邓志刚研究员|冲击地压煤层智能安全高效开采系统架构与关键技术
  • 9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赵善坤研究员|坚硬厚顶板岩层定向长钻孔水力压裂防冲技术及应用
  • 10安徽理工大学:蔡峰教授研究团队|表面活性介质对中阶煤甲烷吸附关键官能团的影响研究

24小时内最火

  • 1覆岩隔离注浆浆液泌出水去向
  • 2浆液泌出水去向
  • 3覆岩隔离注浆
  • 4覆岩隔离注浆含水层水位
  • 5沿空巷道的底鼓的力学机理
  • 6煤炭标准
  • 7纳米碳肥
  • 8煤基纳米
  • 9煤矿轨道式巡检机器人结构设计
  • 10曹光明

24小时内最火

  • 1中煤科工集团唐山研究院有限公司
  • 2河北省煤炭洗选技术创新中心
  • 3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 4西安科技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
  • 5陕西省矿山机电装备智能检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 6中国矿业大学 矿业工程学院
  • 7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8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9西安科技大学 能源学院
  • 10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来对平台产品吐槽CCAJ有关的所有问题您都可以咨询,全天在线,欢迎反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