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仅次于工业能源消费总量的生活消费用能作为第二用能部门,日益受到广泛关注。探究生活能源消费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并比较各区域的空间差异是预测生活能源消费趋势、制定居民节能措施的前提。本文运用LMDI分解模型,对全国和29个省份的2000~2012年间的生活能源消费密度变化进行因素分解,分解成能源消费结构、能源强度、经济发展水平三个影响因素,分别表示结构效应、技术效应、经济效应,并通过构建四象限法评价空间差异,在此基础上,基于影响因素未来发展的两种情景,预测组合的8种情景下2016~2030年间区域生活能源消费密度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显示,"十五"时期和"十一五"时期,全国生活能源消费密度变化率由52.43%降为43.71%。在影响各地区生活能源消费密度的三因素中,经济发展水平对生活能源消费密度变化产生较大的正向经济效应,对各区域的贡献度均值由63.47%上升为67.28%,能源强度产生由正转负的技术效应,对各区域贡献度均值由4.19%降为-24.89%,能源结构产生负向结构效应,对各区域贡献度均值由-20.36%变为-0.83%。文章表明中国各区域的生活能源消费密度增长趋势放缓,且密度变化由经济和技术拉动型变为经济和结构拉动型。各区域间经济效应差异变小且比较稳定,而技术效应差异缩小,结构效应差异变大。8种情景预测结果显示经济因素仍然是导致居民生活能源消费密度增加的主要驱动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