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梅河盆地古近系梅河组下部含煤岩系有机质富集模式
  • 作者

    白悦悦刘招君孙平昌柳蓉胡晓峰赵汉卿徐银波

  • 单位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吉林大学吉林省油页岩与共生能源矿产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 摘要
    揭示控制梅河盆地煤层分布和质量的因素以及不同环境下煤层的聚集规律,可进一步丰富梅河盆地的能源资料。梅河盆地为古近系富含煤层的断陷盆地,梅河组下含煤段为主要含煤层,在岩芯观察等相分析的基础上,下含煤段以扇三角洲和湖泊沉积为主,其中扇三角洲平原河道间沼泽和湖沼为主要聚煤场所。通过系统的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浅湖泥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为II1型,湖泊生物来源为主;扇三角洲前缘泥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为III型,陆源高等植物来源为主;扇三角洲平原河道间沼泽和湖沼煤有机质类型主要为II2型,陆源高等植物为主,含少量湖泊生物。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表明煤层形成于淡水还原环境中。湖沼成煤区域主要有3个,分布于盆地东南侧,厚度大且层数多,平原成煤区仅一个,位于盆地西南侧,厚度小且层数少。保存条件较好的浅湖沉积物中有机质丰度较高,保存条件较差的扇三角洲前缘泥岩有机质丰度最低,扇三角洲平原沼泽因保存条件不稳定而形成厚度较小的煤层;而在静水还原的湖沼环境中则沉积了稳定的工业可采厚煤层。
  • 关键词

    梅河盆地古近系有机质富集模式煤层展布特征成煤机制

  •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基金资助项目(201211051-04);中国地质调查局松辽盆地及外围重点地区油页岩资源潜力评价资助项目(1211302108025-5-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302075);
  • 相关文章
相关问题
立即提问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