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煤矿塌陷复垦区6种菊科植物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潜力研究
  • 作者

    张治国姚多喜郑永红高良敏

  • 单位

    安徽理工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安徽理工大学安徽省矿山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

  • 摘要
    采集淮南潘一煤矿塌陷复垦区6种常见的菊科植物,通过测定植物及根区土壤中的重金属,研究重金属在植物体内的吸收、分布和富集特征。结果表明,潘一煤矿塌陷复垦区土壤已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6种菊科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和转移,因植物种类、部位和金属类型而不同;与普通植物体中重金属含量相比,6种菊科植物表现出了对Ni、Cr、Pb、Cd积累特性;由于受成土母质和研究区域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调查的6种菊科植物地上部分重金属含量均未达到超积累植物的临界含量标准,没有筛选出超积累植物。但是调查发现,洋姜(Helianthus tuberosus)和一年蓬(Erigeron annuus)对Cd元素同时具备超累积植物的两个基本特征,这两种植物的生物量大,生长速度快,对环境的适应性强,可以列为煤矿塌陷复垦区Cd污染修复先锋植物,其植物修复潜力值得进一步研究。
  • 关键词

    污染土壤菊科植物重金属植物修复超积累植物

  •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安徽省教育厅高校省级自然科学重点研究项目(KJ2009A088);淮南市首批1133研发创新团队项目;安徽理工大学青年教师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
  • 相关文章
相关问题
立即提问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