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页岩有机质富集机理与含气性关系剖析——以黔浅1井为例
  • 作者

    黄勇张小龙熊涛张同伟

  • 单位

    北京大地高科煤层气工程技术研究院兰州大学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石油天然气资源中心

  • 摘要
    为揭示研究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有机质含量在垂向上的变化特征,探讨龙马溪组页岩有机质富集机理,研究页岩含气性的主控因素,分析了黔江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钻井岩心剖面57个样品的有机质碳含量、硫含量、有机质碳同位素组成和含气性特征。研究表明: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底部10m段残余有机质含量较高,达1.33%~6.09%,向上有机质含量减小并趋于稳定,一般低于1%。在高有机质层段(TOC>2%),TOC和硫含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在低有机质层段(TOC<2%),随着TOC含量的增加,硫含量明显增加,显示还原环境增强。龙马溪组页岩有机质以Ⅰ、Ⅱ型为主,δ13Corg值分布在-31.37‰~-26.6‰,平均值为-29.8‰。高有机质层段(TOC>2%),有机质碳同位素偏轻,在较宽的有机质丰度变化范围内其碳同位素值基本稳定,表明有机质丰度的变化受矿物的稀释作用控制。低有机质层段(TOC<2%),随着TOC含量的增加,有机质碳同位素变轻,表明有利于有机质保存的还原条件增强。有利于有机质保存的强还原环境是五峰组—龙马溪组底部页岩有机碳含量较高的原因。碳同位素在垂向上的变化特征与全球气候和构造运动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说明相对海平面的变化是五峰期到龙马溪晚期研究区沉积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井龙马溪组底部页岩含气量较高,向上逐渐变小,在0.15~2.48m3/t,平均为0.56m3/t,总含气量与TOC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
  • 关键词

    四川盆地页岩气有机质沉积环境含气性

  • 相关文章
相关问题
立即提问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