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亚龙日地区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沉积环境
  • 作者

    田绍海李佑国彭柱源李威余乐袁华云张伟

  • 单位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二〇二地质队四川省地质调查院

  • 摘要
    通过对纳屋错蛇绿混杂岩带内硅质岩岩石学以及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探讨其成因和沉积环境。结果表明:(1)该区硅质岩露头以岩片形式产出,与相邻地质体呈断层接触;(2)硅质岩的SiO2质量分数为83.32%~94.37%,w(SiO2)/w(Al2O3)为14.65~49.02,w(Al2O3)/w(Al2O3+Fe2O3+MnO)为0.58~0.79,表明其形成受陆源物质影响,含有较高比例的陆源泥质沉积物;(3)Al-Fe-Mn成因判别图显示为生物成因硅质岩而非热水成因;(4)w(Al2O3)/w(Al2O3+Fe2O3)为0.59~0.80,结合100×w(Fe2O3)/w(SiO2)-100×w(Al2O3)/w(SiO2)和w(Fe2O3)/w(TiO2)-w(Al2O3)/w(Al2O3+Fe2O3)图解,以及稀土元素北美页岩标准化后显示出的平坦型稀土配分模式,Ce呈负异常特征,(w(La)/w(Ce))N值为1.67~2.15,w(Ce)/w(Ce*)在0.46~0.61间,以上特征均显示其形成于大洋盆地到大陆边缘的构造环境。综合研究认为,纳屋错蛇绿混杂岩带内硅质岩为生物成因,其沉积环境为大洋盆地到大陆边缘构造环境。
  • 关键词

    地球化学沉积环境硅质岩班公湖-怒江缝合带

  • 基金项目(Foundation)
    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基金资助项目(12120115028201);
相关问题
立即提问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