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塔河油田奥陶系构造差异演化及油气地质意义
  • 作者

    张三金强乔贞张旭栋魏荷花程付启朱亚杰

  • 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长庆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镰刀湾采油作业区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 摘要
    为了明确塔河油田海西早期构造演化及其对岩溶缝洞形成与油气运聚的影响,利用最新的叠前深度偏移数据及大量钻井资料,对塔河地区构造特征、水系分布、缝洞类型进行研究.通过层面追踪、精细相干技术,明确了研究区断层发育特征和构造差异演化历程,采用三维雕刻技术,刻画了地下河溶洞及中小型缝洞空间分布,多因素叠合分析认为研究区奥陶系海西早期存在差异抬升,控制着岩溶水系和缝洞分布.研究结果表明:海西早期I幕,塔河地区呈南北向隆起,北高南低,鹰山组残余地层南厚北薄;海西早期II幕,北西向挤压应力继续作用,构造脊线向东旋转,形成北东向鼻隆,同时鼻隆轴部发育北北东向低角度逆冲断层F3,使研究区发生差异演化;塔河六、七区沿F3断层逆冲抬升形成断鼻型峰丘高地,而塔河十、十二区相对下降,呈相对低缓的岩溶斜坡-洼地;斜坡-洼地区沉积了近200 m巴楚组含岩溶角砾砂砾岩层(C1b1),岩溶水系和地下河溶洞广泛发育,油井累产小于1×104 t;峰丘高地区未沉积C1b1段,断裂与缝洞复合体密集发育,油井累产大于20×104t.因此,差异抬升形成的峰丘高地成为了岩溶斜坡上的分水岭,控制着岩溶水系的分布,使地表河与地下河围绕分水岭呈裙带式分布于斜坡-洼地区;峰丘高地与深大断裂发育区成为油气运聚优势区,斜坡-洼地中的深大断裂带可形成油气"甜点".
  • 关键词

    塔河油田海西早期差异演化水系分布油气运聚缝洞雕刻

  •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U1663204);国家油气重大专项(2016ZX05014-002-007);
  • 相关文章
相关问题
立即提问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