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地下工程安全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作者

    李利平成帅张延欢屠文锋

  • 单位

    山东大学岩土与结构工程研究中心山东大学齐鲁交通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 摘要
    21世纪是地下空间资源大力开发利用的新纪元,以深长隧道为代表的地下工程建设蓬勃发展,不断向"长洞线、大埋深、高应力"方向发展,我国交通隧道建设规模和难度均居世界首位。由于人们对地下工程突发灾害灾变机理缺乏系统的科学认识,缺少有效的监测和预警方法,导致重大地质灾害长期处于被动防治局面。重大地质灾害防控已成为隧道安全建设面临的重要挑战。在系统整理国内外研究资料的基础上,以突涌水和围岩垮塌灾害为代表,系统阐述灾变机理、灾变演化过程模拟方法、灾害监测预警与灾害主动调控技术,结合世纪工程川藏铁路与渤海湾通道工程,论述了中国地下工程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对地下工程重点突破方向进行了相关探讨,可为地下工程灾害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
  • 关键词

    地下工程地质灾害突涌水围岩垮塌灾害防控

  •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679131);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JZZY010601);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SKLGP2020K006);
  • 文章目录
    1 中国地下工程建设现状分析
    1.1 中国地下工程建设规模
    1.2 中国地下工程发展趋势
    1.3 中国地下工程建设面临难题
    2 地下工程安全建设面临的机遇
    2.1 川藏铁路
    2.2 渤海湾跨海通道
    3 典型突发性重大地质灾害主动防控的共性难题
    3.1 力学机理
    3.1.1 隧道突涌水灾害
    3.1.2 隧道围岩垮塌灾害
    3.2 计算方法
    3.3 监测预警
    3.4 主动调控
    4 突涌水与围岩垮塌重大灾害主动防控技术
    4.1 突涌水主动防控技术
    4.1.1 突涌水灾变演化状态判识与过程式控灾模式
    4.1.2 基于隧址生态环境保护的突涌水协同控灾方法
    4.2 围岩垮塌主动防控技术
    4.2.1 岩体结构信息采集及解译技术
    4.2.2 隧道围岩垮塌失稳机理及稳定性判识方法
    4.2.3 隧道围岩垮塌监测预警与防控
    5 结论
  • 引用格式
    李利平,成帅,张延欢,屠文锋.地下工程安全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39(04):1-13.
相关问题
立即提问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