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象山矿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分析及防治措施
  • 作者

    张震

  • 摘要
    为切实提升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对象山矿井的隐蔽致灾因素进行探究。梳理了象山矿井现有的地质成果,结合煤矿隐蔽致灾因素具有隐蔽性、时变性、突发性、难探测和难预防的特点,对其地面和矿井内的钻孔、煤层气井、地质构造、瓦斯、煤层自燃、煤尘爆炸、老空区和导水裂隙带等因素进行了分析。总结出该矿井内的封闭不良钻孔、瓦斯、奥灰水、导水裂隙带等主要隐蔽致灾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 关键词

    隐蔽致灾因素封闭不良钻孔煤层气井瓦斯导水裂隙带

  •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隐蔽致灾因素
    1.1 地质工程遗留物
    (1)封闭不良钻孔。
    (2)煤层气井。
    1.2 不良地质体
    (1)地质构造。
    (2)溶蚀、火蚀、冲蚀构造。
    (3)自然地质异常区。
    1.3 灾变地质体
    (1)老空区。
    (2)采动影响区。
    2 防治措施
    (1)封孔不良钻孔的防治[6-10]。
    (2)煤层气井的防治。
    (3)地质构造的防治。
    (4)瓦斯的防治。
    (5)煤尘爆炸的防治。
    (6)煤层自燃的防治。
    (7)老空区的防治。
    (8)奥灰水的防治。
    (9)塌陷区的防治。
    3 结论
  • 引用格式
    张震.象山矿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分析及防治措施[J].能源与环保,2020,42(09):30-32+36.
  • 相关文章
相关问题
立即提问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