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Cu-Al尖晶石的合成及非等温生成动力学分析
  • 作者

    刘雅杰庆绍军侯晓宁张磊高志贤相宏伟

  • 单位

    晋中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 摘要
    以程序升温碳化法合成β-Mo2C载体,采用原位沉淀法制备负载量不同的Au/β-Mo2C催化剂,利用XRD、STEM和氮气吸附-脱附等手段对Au在载体表面的分散性、微观形貌及孔结构等进行表征,并在逆水煤气变换(RWGS)反应中对其高温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XRD表征结果表明,在34.44°、38.02°、39.44°、52.12°、61.53°、69.62°和74.65°处出现了β-Mo2C对应的(100)、(002)、(101)、(102)、(110)、(103)和(200)晶面的X射线特征衍射峰;同时,未出现Au物种的特征吸收峰,说明Au负载量较低的0.1%和0.5%的催化剂上Au纳米粒子的分散性较好。STEM表征结果也显示,当负载量较低(0.5%、1.0%和2.0%)时,金纳米粒子以220nm左右的原子簇形式均匀分散并锚定在β-Mo2C载体上。氮气吸附-脱附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具有良好的介孔结构。反应评价结果表明,0.2%Au/β-Mo2C催化剂在RWGS反应中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和较高的CO选择性,且反应后孔结构良好,Au纳米粒子仍然均匀分散,说明Au/β-Mo2C催化剂在此反应中具有较高的催化性能和高温热稳定性。
  • 关键词

    原位沉淀晶格取向RWGS反应热稳定性催化剂

  •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673270);山西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项目(2019L0880);晋中学院博士科研经费(2019)资助~~;
  • 文章目录
    1 实验部分
    1.1 催化剂的制备
    1.2 催化剂的表征
    1.3 生成动力学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2.1 合成温度对Cu-Al尖晶石生成的影响
    2.1.1 TG-DTG表征
    2.1.2 XRD表征
    2.1.3 H2-TPR表征
    2.2 Cu/Al物质的量比对Cu-Al尖晶石生成的影响
    2.3 合成时间对Cu-Al尖晶石生成的影响
    2.4 Cu-Al尖晶石生成过程
    2.5 合成动力学分析
    3 结 论
  • 引用格式
    刘雅杰,庆绍军,侯晓宁,张磊,高志贤,相宏伟.Cu-Al尖晶石的合成及非等温生成动力学分析[J].燃料化学学报,2020,48(03):338-348.
  • 相关文章
相关问题
立即提问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