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豫西济源地区中元古界大古石组物源示踪及其构造意义
  • 作者

    魏丹峰

  • 单位

    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 摘要
    华北南缘中元古界熊耳群大古石组为华北克拉通形成后的第一套陆源碎屑岩层,对了解熊耳裂谷盆地早期的沉积环境与熊耳群构造背景具有重要意义。在对济源大古石组典型剖面进行详细实测和采样的基础上,运用沉积学和元素地球化学方法,对豫西济源中元古界大古石组进行沉积环境、物源特征及构造背景研究。结果表明,大古石组为一套由粗碎屑砂岩和泥质碎屑岩组成的河流—辫状河三角洲—湖泊相的淡水沉积层;沉积物离物源较近,具有短距离搬运、快速堆积的特点;物源以长英质为主,岩性为花岗岩类并伴有长英质火山岩成分的参与。通过分析大古石组沉积环境演化及物源示踪,可为研究中元古代早期华北克拉通伸展—裂解事件及与哥伦比亚超大陆聚合—裂解事件响应提供参考。
  • 关键词

    大古石组沉积学元素地球化学沉积环境物源示踪

  • 文章目录
    1 地质背景
    2 元素分析方法及地球化学特征
    2.1 元素分析方法
    2.2 地球化学特征
    (1)泥质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2)泥质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3 沉积环境与物源属性
    3.1 沉积环境
    3.2 物源属性
    4 讨论
    5 结论
  • 引用格式
    魏丹峰.豫西济源地区中元古界大古石组物源示踪及其构造意义[J].能源与环保,2021,43(05):112-118+251.
相关问题
立即提问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