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两种细菌降解新疆大南湖褐煤的最优工艺条件
  • 作者

    周静刘向荣赵顺省杨再文代爱萍卢璇

  • 单位

    西安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自然资源部煤炭资源勘察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

  • 摘要
    利用8 mol/L的硝酸溶液对新疆大南湖褐煤原煤进行氧化预处理,采用冷湖游动微菌和格尔木马赛菌两种细菌对氧化煤进行降解实验,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探索了培养方式、煤样粒度、接种量、煤浆质量浓度和降解时间对降解效果的影响,获得了冷湖游动微菌降解的最优工艺条件:摇床培养,煤样粒度为0.075 mm~0.125 mm,接种量为15 mL/50 mL培养基,煤浆质量浓度为0.5 g/50 mL培养基,降解时间为14 d,降解率达51%;格尔木马赛菌降解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摇床培养,煤样粒度为0.075 mm~0.125 mm,接种量为2 mL/50 mL培养基,煤浆质量浓度为0.4 g/50 mL培养基,降解时间为16 d,降解率达59%,格尔木马赛菌是降解新疆大南湖褐煤的优势菌。利用红外光谱、热重和N2吸附对原煤、氧化煤和剩煤进行表征,发现经硝酸作用后,氧化煤中■和■振动峰增多,热稳定性降低,孔隙结构改变,平均孔径增大,有利于细菌降解;细菌作用后,未降解的剩煤中■和■官能团减少,热稳定性提高,孔径增大。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降解液相产物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两种细菌降解液相产物中的化合物组成相似,主要含有烷烃类、芳香烃类、酯类等小分子物质,相对分子质量在40~408之间。基于固液相产物分析,推测出优势菌格尔木马赛菌降解新疆大南湖褐煤是多种机理共同作用的结果。
  • 关键词

    新疆大南湖褐煤冷湖游动微菌格尔木马赛菌微生物降解工艺条件

  •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U1903133,21373158);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S2020YF-YBGY-0830);
  • 文章目录
    0 引 言
    1 实验部分
    1.1 煤样及预处理
    1.2 菌种
    1.3 培养基
    1.4 菌种的培养
    1.5 微生物降解实验
    1.5.1 单因素实验
    1.5.2 正交实验
    1.6 降解率的测定和计算
    1.7 降解产物的分析与表征
    2 结果与讨论
    2.1 煤样的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
    2.2 单因素实验结果
    2.2.1 培养方式对氧化煤降解效果的影响
    2.2.2 煤样粒度对氧化煤降解效果的影响
    2.2.3 接种量对氧化煤降解效果的影响
    2.2.4 煤浆质量浓度对氧化煤降解效果的影响
    2.2.5 降解时间对氧化煤降解效果的影响
    2.3 正交实验结果
    2.4 红外光谱分析
    2.5 热重分析
    2.6 N2吸附分析
    2.7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2.8 微生物降解褐煤的机理分析
    3 结 论
  • 引用格式
    周静,刘向荣,赵顺省,杨再文,代爱萍,卢璇.两种细菌降解新疆大南湖褐煤的最优工艺条件[J].煤炭转化,2021,44(05):10-21.
  • 相关文章
相关问题
立即提问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