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合兵张青磊李铭辉谢放放
河南理工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
开展市县级资源环境承载力空间格局分析,可以指导区域国土空间布局。在分析国土空间功能、资源流动特点的基础上构建市县级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GIS空间分析法研究鹤壁市3种视角下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空间格局分异特征。结果表明:鹤壁市3种视角下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空间分异特征明显,生态视角下的资源环境高承载力区域主要分布在鹤壁市西部,农耕视角下的资源环境高承载力区域主要分布在鹤壁市中部和东部,城建视角下的资源环境较高承载力区域主要分布在鹤壁市东北部、中部等;农耕视角下的资源环境高承载力区域全域占比最大,达到56.02%,面积达到1 199.11 km2;鹤壁市3种视角下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3种视角下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空间聚类特征和热点分布差异明显。
鹤壁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空间格局分异
0 引 言
1 研究区概况和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和数据来源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2.1 市县尺度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中的空间 异质性
1.2.2 基于国土功能视角的指标体系构建
1.2.3 资源环境承载力准则层指标赋值及计算方法
1.2.4 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评价模型及分级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研究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结果
(1)A-RECC评价结果。
(2)U-RECC评价结果。
(3)E-RECC评价结果。
2.2 资源环境承载力空间分异分析
2.2.1 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
2.2.2 研究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分异特征
2.3 资源环境承载力空间分析成果的应用
3 结 论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