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智能人因学内涵、方法及理论框架
  • 作者

    王秋惠王雅馨

  • 单位

    天津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 摘要
    为分析第四次工业革命驱动下智能人因学的研究内涵、方法及其理论框架,采用文献调查及理论分析法,比较历次工业革命对人因学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相比第二、第三次工业革命期间的经验人因学、科学人因学以及现代人因学,智能人因学其研究特点、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均发生了较大变化。智能人因学属于人因工程领域的研究前沿,它以智能机器人为研究对象,以机器人人因工程、机器人人因系统、机器人人机交互、机器人人机界面、人机共融、机机共融等为主要研究内容,以提高人与智能机器人协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为目标,强调机器人与人的自适应人机共融自然交互为目标,研究人、智能机器人(智能机械装备)及其工作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研究构建智能人因学理论框架,可以为后续基础应用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 关键词

    智能人因学机器人人因工程人机交互理论框架

  • 基金项目(Foundation)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19YJAZH093);
  •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工业革命视角下人因学发展历程
    1.1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的人因学
    1.2 第三次工业革命期间的人因学
    1.3 第四次工业革命驱动下的智能人因学
    2 智能人因学的内涵及特点
    2.1 智能人因学的内涵及定义
    2.2 智能人因学的研究特点
    2.3 智能人因学研究对象
    3 智能人因学的研究内容
    3.1 “人-机器人”方面的人因学研究
    3.1.1 “人-机器人”人机共融(HRIg)
    3.1.2 “人-机器人”人机系统(HRS)
    3.1.3 “人-机器人”人机协作(HRC)
    3.1.4 “人-机器人”人机安全(HRSf)
    3.1.5 “人-机器人”人机交互(HRI)
    3.1.6 “人-机器人”人机界面(HRIs)
    3.2 “机器人-机器人”方面的人因学研究
    3.3 “机器人-环境”方面的人因学研究
    3.4 人体数据智能监测与信息特性研究
    4 智能人因学的研究方法
    4.1 智能传感监测实验法
    4.2 智能虚拟现实模拟法
    4.3 计算机数值仿真法
    4.4 行为智能观察分析法
    4.5 数据信息处理与算法
    5 智能人因学理论框架与研究路径势
    5.1 智能人因学理论框架构建
    5.2 智能人因学解决问题的路径
    5.3 当前挑战及未来发展趋势
    6 结论
  • 引用格式
    王秋惠,王雅馨.智能人因学内涵、方法及理论框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22,43(01):55-62.DOI:10.14090/j.cnki.jscx.2022.0107.
  • 相关文章
相关问题
立即提问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