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采用钼酸铵为钼源、二硫化碳为硫源,在常压条件下合成了有机钼催化剂,并对其在煤油共炼中的加氢性能进行了研究。利用红外光谱仪(IR)、同步热分析仪(TG)、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该催化剂可以视为一种活性前驱体,通过热分解及硫化原位转化为活性MoS2组分。以2-甲基萘为模型反应物,通过改变反应温度(405℃,415℃,425℃,435℃,445℃)、催化剂添加量(钼含量0.2 mg/g, 0.43 mg/g, 0.67 mg/g, 5.6 mg/g, 25 mg/g, 100 mg/g)进行加氢实验。结果表明:添加少量催化剂即可显著提高2-甲基萘的转化率。与未添加催化剂相比,催化剂添加量为0.67 mg/g时,转化率由42.2%提高至72.6%。添加催化剂可改变加氢产物分布,对6-甲基-1,2,3,4-四氢萘收率有明显提高作用。分解后催化剂主要呈2到3层的堆积形态,占所有催化剂微晶单元的53%。催化剂用于真实煤油共炼体系中,存在快速加氢阶段,此阶段压力下降速率是慢速加氢阶段压力下降速率的5.5倍。原料中>480℃的重组分转化率为68.3%,合成催化剂在煤油共炼中具有显著的加氢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