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石弘颖眭国荣
-
单位
南京工业大学柔性电子(未来技术)学院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政府、市场、社会等各方面力量拧成一股绳,形成未来科技创新的整体优势。随着新时期中国步入经济结构调整的新常态,研究高校自主创新体系如何向更高级别的创新创业共同体演替,成为科技创新管理效能提升的关键突破口。通过引申生态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理论,围绕高效益科技生产力供给侧的高校海外人才,横纵双向加入大学内、外部的多元主体,构建基于空间、时间的“双创”共同体双循环五螺旋模型,详细分析共同体内驱动力、外部激励、协同交互和过程调节等机制。研究认为,应遵循从源头科技供给到知识扩散治理的路径,分别从“双创”共同体的前端后延、中段双联、后端前延等方面打通科技创新产业的动力链条。研究结果为科技工作者效能提升提供解决方案和新的启示,旨在积极推动创新创业共同体研究,并为缝合科技和经济“两张皮”建言献策。
-
关键词
科技创新共同体生态系统海外人才供给侧
-
基金项目(Foundation)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创业型大学视域下科技管理体系效能提升研究”(2020SJA0204);南京工业大学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高校高层次海归人才的‘双创’生态系统研究”(SZ20200308);南京工业大学统一战线工作研究课题“高校留学归国人员的‘双创’生态系统效能提升研究”(TZ20200211);
-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理论基础
1.1 生态系统的理论特点及其概念引申
1.2 以高校人才为创新源头的价值意义
1.3 以生态系统为动力链条的“双创”共同体
2 建模解析
2.1 自上而下分析理论模型
2.1.1 生产者
2.1.2 内生态圈
2.1.3 外生态圈
2.1.4 时间维度
2.2 由内而外解剖实现机制
2.2.1 内驱动力
2.2.2 外部激励
2.2.3 协同交互
2.2.4 过程调节
3 效能提升
3.1 共同体的前端后延推动学术端向应用端扩散
3.1.1 学术治理与科技服务
3.1.2 科研规范与过程关注
3.2 共同体的中段双联推动创新创业链协同增效
3.2.1 鼓励转化与交叉融合
3.2.2 全价值链的组织创新
3.3 共同体的后端前延推动商业侧向供给侧倾斜
3.3.1 科技供给的开放孕育
3.3.2 多元资源的早期扶持
4 结论
-
引用格式
石弘颖,眭国荣.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的高校创新创业共同体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22,43(04):388-397.DOI:10.14090/j.cnki.jscx.2022.0402.
-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