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南泥湖露天矿区采场水力联系及矿坑涌水量预测
  • 作者

    刁文博褚冬莉

  • 单位

    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三地质勘查院

  • 摘要
    为了查明南泥湖露天矿区采场范围内水力联系及矿坑涌水量,分析了含水层类型及其富水性特征,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地下水的基本特征等,基于此,采用长期水文监测、示踪试验及水化学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及矿坑涌水之间的水力联系及相互转换关系;并分析了露采矿坑的涌水因素以及预测了露采矿坑涌水量,主要包括矿坑大气降水补给量、地表径流量和地下水补给量。研究为后期水文地质监测以及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技术支持。
  • 关键词

    露天矿区水力联系水文监测示踪试验水化学分析

  •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南泥湖露天采场水文地质勘察项目(202106);
  • 文章目录
    1 矿区水文地质
    1.1 含水层类型及其富水性特征
    (1)含水层。
    (2)隔水层。
    1.2 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1.3 地下水的基本特征
    (1)地下水间的水力联系。
    (2)地下水流向。
    (3)地下水的化学成分。
    2 水力联系
    2.1 动态观测及其水文地质特征
    2.1.1 地表水动态观测
    2.1.2 矿坑水位动态观测
    2.1.3 地下水动态观测
    2.2 水化学分析
    2.2.1 多边形图示法(Stiff图)
    2.2.2 三线图图示法(Piper图)
    2.3 示踪试验
    3 露采矿坑涌水量预测
    3.1 露采矿坑的涌水因素分析
    3.2 露采矿坑涌水量预测
    3.2.1 矿坑降水直接补给量
    3.2.2 地表径流量
    3.2.3 地下水补给量
    3.2.4 露天矿坑总涌水量
    3.3 露天矿坑涌水量开采技术条件评价
    3.3.1 矿床充水影响因素分析
    (1)大气降水。
    (2)第四系堆积物孔隙水。
    (3)基岩风化带裂隙潜水。
    (4)构造破碎带裂隙承压水。
    (5)采空区积水。
    3.3.2 矿区排水方式
    (1)山坡型露天采场区(+1 342 m以上平台)。
    (2)凹陷型露天采场区(+1 342 m标高以下)。
    3.3.3 封闭不良钻孔
    3.4 矿区水文地质类型
    4 结论
  • 引用格式
    刁文博,褚冬莉.南泥湖露天矿区采场水力联系及矿坑涌水量预测[J].能源与环保,2022,44(09):162-169.DOI:10.19389/j.cnki.1003-0506.2022.09.027.
  • 相关文章
相关问题
立即提问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