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不同煤阶煤孔隙结构与煤制生物甲烷的相互影响
  • 作者

    夏大平刘春兰陈振宏黄松赵伟仲

  • 单位

    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煤炭安全生产与清洁高效利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理工大学矿业研究院河南理工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

  • 摘要
    为研究不同煤阶煤的孔隙差异与生物甲烷产出的相互影响。以白音华(BYH)褐煤、马兰(ML)肥煤、沙曲(SQ)焦煤、祁东(QD)贫煤为研究底物,选用古汉山矿矿井水为菌源,进行厌氧发酵产甲烷实验。采用BET比表面积分析仪测定生物降解前后不同煤阶煤的孔隙参数变化特征,借助扫描电镜观察产气后煤表面孔裂隙分布及微生物附着情况,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孔隙结构参数对煤制生物甲烷的贡献度。结果表明:煤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随煤阶增加均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而煤厌氧发酵过程的生物甲烷产量却随煤阶增加依次递减;高阶煤虽孔隙发育,但煤中大分子结构趋于稳定,同样不利于微生物降解;生物产气后,不同煤阶煤样的比表面积、总孔体积以及不同孔径段的孔体积均出现不同程度减小;煤表面附着有大量微生物,以球菌和杆菌为主,且部分微生物附着在煤的孔裂隙中;主成分分析表明总孔体积(主要为大孔和中孔孔体积)、分形维数D3以及比表面积对煤制生物甲烷的贡献较大,而微孔及分形维数D1对煤制生物甲烷影响较小,微生物作用改变了煤的孔隙结构,使比表面积和微孔大量减少,导致孔隙内吸附的甲烷大量解吸,这些均有利于煤层气的增产。
  • 关键词

    不同煤阶煤孔隙结构比表面积孔体积分形维数主成分分析

  •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172199);河南省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02300410168);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基金项目(2018GGJS059);
  • 文章目录
    0 引 言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材料
    1.1.1 煤样
    1.1.2 菌源及富集培养
    1.2 实验方法
    1.2.1 发酵产气实验
    1.2.2 孔隙参数测试
    1.2.3 扫描电镜测试
    2 结果与讨论
    2.1 产气特征
    2.2 孔隙结构变化特征
    2.2.1 孔隙类型变化研究
    2.2.2 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变化
    2.2.3 孔径分布变化
    2.2.4 孔隙结构的分形特征变化
    2.3 SEM测试结果
    2.4 煤孔隙结构与生物降解的相互影响
    2.4.1 原煤孔隙对生物降解的影响
    2.4.2 生物降解对煤孔隙结构的影响
    3 结 论
  • 引用格式
    夏大平,刘春兰,陈振宏,黄松,赵伟仲.不同煤阶煤孔隙结构与煤制生物甲烷的相互影响[J].煤炭转化,2023,46(01):27-38.DOI:10.19726/j.cnki.ebcc.202301004.
相关问题
立即提问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