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高强电场激励下煤体吸附模型及机理探讨
  • 作者

    雷东记郑媛媛马涛王亚娟

  • 单位

    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省瓦斯地质与瓦斯治理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河南理工大学中原经济区煤层(页岩)气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神华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摘要
    基于电场强化下煤体响应表现出的电动效应、热效应和激发极化效应,设计高强电场下煤体吸附试验系统,研究电场实时加载下煤体对不同吸附质的吸附特征,并在经典Langmuir、D-R吸附模型基础上构建适用于高强电场下的煤体吸附模型。结果表明:实时加载高强电场下,随着施加电场强度增大,煤体吸附能力呈线性减小趋势,受电场影响CO2吸附能力变化率更大,与未加电场相比,电场强度为30,60,90 kV/m时煤体吸附瓦斯的能力分别下降了10.9%,15.7%,18.9%,吸附CO2的能力分别下降了8.5%,12.1%,22.9%;基于Langmuir吸附模型和D-R吸附方程,以煤体吸附试验数据为依据,在吸附模型基础上引入含有电场强度的修正项系数(1-C·E),分析构建含有电性参数的吸附模型,新模型试验拟合度均在0.99以上,能够预测并表征高强电场下煤体吸附特征,其影响机理主要归结为:煤体孔隙结构改变,经高强电场强化后煤样微孔向小孔及中大孔过渡,增强了煤体的扩散性能;影响了煤体吸附瓦斯表面自由能,且吉布斯自由能随着场强增大而减小,揭示了电场抑制煤体对瓦斯的吸附;煤体发生激发极化,电场通过改变煤体电性参数介电常数与电阻率进而影响瓦斯的吸附解吸能力。
  • 关键词

    高强电场吸附模型实时加电机理分析

  •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704101);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182102310780,192102310);中国博士后基金资助项目(2019M6525352536);河南省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项目(NSFRF200307);
  •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试验
    1.1 试验装置
    1.2 试验方案
    1.2.1 煤样制备
    1.2.2 试验步骤
    2 结果与分析
    2.1 高强电场下不同吸附质变化特征
    2.2 高强电场下煤体吸附模型建立
    2.2.1 高强电场下模型参数确定
    2.2.2 高强电场下吸附模型建立
    3 高强电场对煤体吸附瓦斯影响机理
    3.1 电场强化煤体孔隙特征差异性分析
    3.2 电场强化下煤体吸附瓦斯热力学效应
    3.3 电场实时加载下煤体电性参数变化特征
    4 结论
  • 引用格式
    雷东记,郑媛媛,马涛,王亚娟.高强电场激励下煤体吸附模型及机理探讨[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42(01):35-45.DOI:10.16186/j.cnki.1673-9787.2021070089.
相关问题
立即提问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