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大采高煤壁工作面防治片帮新型“鱼刺状”预注浆技术
  • 作者

    李鑫磊武宗刚栾青野杨文博焦华喆陈新明陈魏林

  • 单位

    河南能源焦煤公司赵固二矿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 摘要
    为了解决在回采过程中大采高工作面煤壁发生片帮的现象,以某矿16001大采高综采工作面为工程研究背景,提出了新型“鱼刺状”注浆关键技术,并且利用FLAC软件模拟了在单排和双排注浆管之间的不同距离以及到顶板之间的不同距离下煤壁工作面的位移变化,得到单排和双排注浆管间以及距顶板之间的最优间距:单排注浆孔的最优水平位移间距为1.5 m,距顶板最优距离为1.5 m;双排注浆孔最优水平位移间距为1.5 m,距顶板最优距离为1.5 m和3.0 m;通过工业性试验实测发现:在煤体通过加固后在强度以及内摩擦角等方面的性质都得到了比较明显的提高,注浆孔距顶板1.5 m和3.0 m时,煤体稳定性得到明显的改善,支护效果较好。
  • 关键词

    大采高煤壁片帮数值模拟注浆加固位移变化量

  •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工作面概况
    2 大采高煤壁加固数值模拟分析
    2.1 工程环境特点
    2.2 注浆孔设计
    2.3 工作面模拟方案
    2.4 模型和参数的确定
    (1)建立模型
    在数值模拟中,岩层以16001工作面二次开采地质报告为依据。FLAC数值模拟的工作面周边剖面如图4所示。采场几何模型如图5所示。
    (3)计算参数确定
    3 大采高煤壁加固模拟结果分析
    3.1 单排注浆管距顶板不同位置位移模拟对比
    3.2 不同间距单排注浆管位移模拟对比
    3.3 双排注浆孔距顶板不同位置位移模拟对比
    3.4 双排注浆孔间距不同位移模拟对比
    4 井下注浆工业性试验
    4.1 注浆现场试验
    (1)放置注浆管
    (2)现场注浆
    4.2 浆液扩散范围检测
    4.3 注浆效果
    5 结语
  • 引用格式
    李鑫磊,武宗刚,栾青野,杨文博,焦华喆,陈新明,陈魏林.大采高煤壁工作面防治片帮新型“鱼刺状”预注浆技术[J].煤炭技术,2022,41(06):140-146.DOI:10.13301/j.cnki.ct.2022.06.034.
  • 相关文章
相关问题
立即提问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