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生态农业模式下耕地固碳潜力分析——以弘毅生态农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为例
  • 作者

    唐海龙徐玉新李勇郑延海

  • 单位

    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 摘要
    生态农业可在保障粮食产量不下降甚至增加的前提下,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带动农民就业。按照"禽北上,畜南下"的思路,在北方典型村落发展肉牛养殖,有效解决北方农区秸秆焚烧和化肥过量施用的问题,并增加土壤中的碳储量。本文研究了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不同施肥方式下,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和碳氮比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0~20cm耕作层,与处理100%m化肥(NPK)相比,100%m有机肥(M)、75%m有机肥+25%m化肥(MNPK1)、50%m有机肥+50%m化肥(MNPK2)三个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高出43.8%、35.4%和13.1%,土壤全氮含量分别高出25.0%、21.2%和12.0%;M、MNPK1、MNPK2、NPK四个处理的土壤碳氮比分别在7.90~11.34、7.80~10.85、7.80~10.93、7.04~10.43之间变化。本研究可以为秸秆资源化利用、化肥减施和有机肥替代提供理论依据,为生态农业耕地固碳提供理论基础,并为实现碳减排提供可资借鉴的样本。
  • 关键词

    化肥有机质固碳生态农业

  •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山东省人民政府泰山学者专项经费资助(00523952);
  • 文章目录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地点
    1.2 试验材料
    1.3 肥料配比
    1.4 样品采集与分析
    1.5 数据处理
    2 研究结果
    2.1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2.2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全氮含量的影响
    2.3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碳氮比的影响
    3 讨论
  • 引用格式
    唐海龙,徐玉新,李勇,郑延海.生态农业模式下耕地固碳潜力分析——以弘毅生态农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为例[J].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12,4(01):26-32.
相关问题
立即提问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