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地震预警工程的若干问题探讨
  • 作者

    张晁军陈会忠蔡晋安侯燕燕许洪华李卫东

  • 单位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 摘要
    地震预警是国内外地学研究的热点,是复杂的社会工程。地震预警工程是跨学科的工程,特别是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结合。本文就地震预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由地震预警原理带来的工程上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讨论。介绍了地震预警的概念和种类、地震预警的模式、地震预警的能力,强调了地震预警盲区、受益区、无效区的不同能力,提出了地震预警第一报的重要性。指出了地震预警技术不仅带来减灾效果,还催生了密集地震观测网,突破了传统地震观测网的观测方式和处理方法,将为传统的地震观测学和实时地震学带来创新和变革。论述了当前地震预警技术的局限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外地震预警的现状,提出了地震预警工程需要注意的问题及需要研究的方向,指出地震预警是复杂的社会工程,首次提出了地震预警的社会容忍度及社会对地震预警容忍度的差异,同时探讨了地震预警效益和风险。
  • 关键词

    地震预警工程地震报警密集地震预警网预警容忍度

  • 文章目录
    1 地震预警应该叫地震报警
    1.1 地震预警的翻译问题
    1.2 地震预警技术原理
    1.3 预警盲区的概念
    1.4 地震警报速度和准确度
    2 地震报警 (预警) 模式
    2.1 地震报警 (预警) 的模式
    2.2 当地报警
    2.3 S波报警、阈值报警——盲区内的报警
    2.4 异地报警
    2.4.1 守备式报警
    2.4.2 台网式报警
    3 地震预警能力
    3.1 地震预警盲区分析
    3.2 地震预警无效区
    3.3 地震预警受益区
    3.4 地震预警反应时间
    3.5 盲区内地震预警的作用
    3.6 小地震警报的作用
    3.7 地震预警第一报的重要性
    4 密集地震观测台网带来地震学变革
    4.1 地震预警的需要催生了密集地震观测网
    4.2 密集地震观测网突破了传统地震观测网的概念
    4.3 地震预警和仪器地震烈度速报 (ShakeMap)
    4.4 密集地震台网对测定地震三要素的突破
    4.5 密集地震观测网与实时地震学
    5 我国应怎样建设地震预警系统
    6 地震预警的社会容忍度
    6.1 地震预警容忍度
    6.2 一般公众的容忍度
    6.3 高铁和轨道交通的容忍度
    6.4 工业设施的容忍度
    6.5 特殊行业的容忍度
    7 地震预警的效益和风险
    7.1 地震预警是复杂社会工程
    7.2 地震预警网的减灾效益
    7.3 密集地震预警网的科学效益
    7.4 地震预警的风险
    7.5 地震预警需要法律支持
  • 引用格式
    张晁军,陈会忠,蔡晋安,侯燕燕,许洪华,李卫东.地震预警工程的若干问题探讨[J].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14,6(04):344-370.
相关问题
立即提问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