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范晓娟王佩琼
-
单位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
-
摘要
工程与社会的关系是工程社会学的基本问题之一。许多哲学家都认为,技术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的根源并不是由于技术本身,而是在于人性和社会。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国会提出了关于建立技术评估制度的议案,该议案主要致力于对技术可能会给社会、经济以及环境等造成的影响加以预测,使技术政策和决策在对直接的近期利益和间接的远期后果进行充分考虑的同时,也注重经济效益以及不可逆转的社会和环境影响。在技术动力学研究和技术的社会建构思潮影响下诞生了工程社会评估(Social Assessment of Engineering)。工程社会评估理论的发展归结为一对矛盾: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对评估的有效性要求及希望乃基于人类对未来的美好预期,这种预期是工程活动得以开展的前提。赋予评估的使命是给出这样一个美好预期。这种评估很难保证实际工程结果达到预期的有效性,但这并不影响评估的必要性。期待着将来来建立一个评估的可量化、可操作的指标体系。但应当说明这样的一个指标体系不是终极的,是动态演化的。
-
关键词
工程社会评估工程社会影响评估社会影响社会工程哲学
-
文章目录
1 问题的提出
2 工程社会评估的缘起
2.1 技术评估到工程社会评估的转向
2.2 技术评估与工程社会评估的关系
1)技术评估与工程社会评估的划界
2)技术评估与工程社会评估的联系与区别
3 工程社会评估理论的发展
3.1 工程社会评估的发展模式
1)预警技术评估(Early Warning TA,简称EWTA)
2)建构性工程社会评估(Constructive Engineering Assessment,简称CEA)
3)整合性工程社会评估(Integrated Engineering Assessment,简称IEA)
3.2 工程社会评估的演化与三种模式的区别
1)在非盈利性组织(科研院校、政府等)中由原来的EWTA模式向CEA演进
(1)EWTA的两个积极性假设的弊端
(2)20世纪80年代新熊彼特主义关于技术的演进理论和“社会建构论”思潮的兴起
2)在盈利性组织(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电信公司等)中,CEA将被IEA所取代
3.3 工程社会评估演化评述
1)内部矛盾的主要表现
(1)难以保证工程评估委员会工程社会评估工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2)难以保证工程社会评估参与者在技术评估和决策过程中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2)外部矛盾的主要表现
4 工程社会影响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
5 结论与展望
-
引用格式
范晓娟,王佩琼.工程社会评估的缘起与发展[J].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16,8(06):673-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