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变局中开新局: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与中国制造业的未来
  • 作者

    刘友金周健

  • 单位

    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

  • 摘要
    中国受益于承接第四次国际产业转移快速发展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但尚未完成工业化,第五次国际产业转移则已悄然发生了。与前四次低端产业从工业化国家向欠工业化国家单向、梯次转移不同,未完成工业化的中国却成了第五轮国际产业转移主要转出地,且出现了低端产业向东南亚国家转出、高端产业向欧美发达国家回流的"双转移线路",形成了对中国制造业发展的隐忧与冲击。通过分析历次国际产业转移与全球制造业格局变迁的关系,揭示了第五次国际产业转移出现的新特征和对中国制造业未来发展带来的新挑战,并立足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发展背景,结合国际发展环境与中国自身发展实际,提出了系统的应对策略。
  • 关键词

    国际产业转移中国制造业风险挑战应对策略

  •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7ZDA046);
  • 文章目录
    一 五次国际产业转移与全球制造业格局变迁
    (一)国际产业转移过程中的世界制造业中心演变
    (二)国际产业转移浪潮与全球产业分工演进
    (三)国际产业转移过程中的中国制造业发展
    二 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对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新挑战
    (一)第五次国际产业转移的新特征
    1.“低端转移”与“高端转移”并存
    2.“国外转移”与“国内转移”并存
    3.“产业分工深化”与“产业深度融合”并存
    4.“传统过剩产能转移”与“新兴产业全球布局”并存
    (二)中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新挑战
    1.存在制造业空心化的风险
    2.存在掉入“转型升级”陷阱的风险
    3.存在产业链“两端挤压”的风险
    三 中国制造业面对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发展对策
    (一)中国制造业在第四次国际产业转移中崛起的成功要因
    1.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契合了当时的国际产业分工需求
    2.人口红利带来的比较优势
    3.改革开放释放的市场活力
    (二)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过程中的中国制造业发展策略
    1.抓住新技术革命机遇,以“换道超车”改变产业转移路径
    2.吸聚全球高端人才,以高端要素资源转换产业转移动能
    3.顺应新型产业分工趋势,以自主可控谨防产业链“两端挤压”
    4.加大对内对外开放,以双循环新格局拓展产业转移回旋空间
  • 引用格式
    刘友金,周健.变局中开新局: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与中国制造业的未来[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4(02):63-70.DOI:10.13582/j.cnki.1672-7835.2021.02.009.
相关问题
立即提问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