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释教的赋体书写:南北朝“释类赋”源起、策略和意义论
  • 作者

    彭安湘周昌梅

  • 单位

    湖北大学文学院广州大学教师培训学院

  • 摘要
    赋与宗教有着较为紧密的关联,并常被作为传达释教思想的重要载体。现存子部、集部文献中收录的南北朝"释类赋"共有11篇,这种"文字之因缘"与南北朝时期文士和僧人的交游风气相关。为了达到阐释佛学教义的目的,僧人和文士采用了不同的书写策略。前者自觉揉合佛教讲经、唱导、论辩的艺术表现手法;后者虽在赋题、物象、场景及旨意上关涉释教,但在表现手法上更多地是"文随时变":一将赋序与赋文相结合,二将理趣与情境相结合。作为一种新型的辞赋类型,南北朝"释类赋"对当时与后世的辞赋创作及其创作意识上的反思,影响不可轻忽,故在古代赋学史上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 关键词

    “释类赋”释教生成源起书写策略赋学意义

  • 基金项目(Foundation)
    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2016039);2019年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19YJA751031);
  • 文章目录
    一佛风东扬:“释类赋”的生成源起
    二两副笔墨:“释类赋”的书写策略
    三书写启示:“释类赋”的赋学意义
  • 引用格式
    彭安湘,周昌梅.释教的赋体书写:南北朝“释类赋”源起、策略和意义论[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2(04):145-151.DOI:10.13582/j.cnki.1672-7835.2019.04.020.
相关问题
立即提问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
Baidu
map